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的身影尚未出现,三甲港外140艘渔船和698名渔民已安然驶进内河。昨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的平潮期,浦东新区河闸管理署和三甲港水闸管理站分两次组织渔船进港,在川杨河和随塘河内躲避台风。
利用平潮期放船进港
站在三甲港水闸上朝西看,约50米宽的川杨河河道上远远地停泊着几十条渔船。左侧随塘河河湾内,更是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泥船、铁船和快艇。
三甲港水闸管理站站长包新昌介绍,昨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是平潮期,即内河水位与海潮水位平齐,只有在这段时间时才能放船进港。平潮期的时间非常短暂,每次只有25分钟左右,而三甲港水闸只有中间的闸孔可供通航,船只必须次第通过,因此组织140艘渔船有序进港极为不易。三甲港水闸管理站在水闸内外各配备了一条巡逻艇,由熟练的工作人员指挥渔船依次进港,没动力的船先过,有动力的后过,终于在上午的25分钟内成功放进76艘渔船,下午又将剩余的64艘渔船组织进港。
渔民避风头生活轻松
停在随塘河上的一艘渔船上,53岁的渔民沈星平正躺在靠进舱口的床上看电视,不太宽敞的船舱内,4个渔民凑成一桌在打麻将。
“前两天就通知我们进港,三甲港水闸管理站的人每天用高音喇叭在喊,还打电话通知,电子屏幕上也提醒了。”沈星平说,前天她的几艘渔船已陆续进港,昨天上午把最后一艘快艇也开进随塘河,转移任务就完成了,现在才能高枕无忧地在河里歇上两天,等台风过了,再出海捕鱼。
“救生衣、救生圈,缆绳,防台风用的东西,政府都发了。”沈星平笑着说。
船上的电是从附近的民房拉过来的,用水也十分方便,买菜到附近的小市场即可。一些本来就在岸上租有房屋的渔民,将船开进内河后,便回家里享受生活去了。
停在距水闸2公里处
沿川杨河向西,河道上不时出现扎堆停泊的渔船,大都靠近桥边。包新昌介绍,许多渔船太小,没有装锚,只能系在桥墩上,而且小船要和大船以绳索相连,以防泄洪时被急流冲走。
船只停在内河河道上大有讲究,并非随意停泊。包新昌说,他们事先告知渔民,要将渔船至少停在距离水闸2公里处,“暴雨后开闸泄洪,水流非常急,如果离水闸太近,很有可能被冲进海里,后果不堪设想。”
海塘河桥下,停泊着五六艘渔船,刘贵平说,按规范,桥下不能停船,以免水涨船高,渔船受损,甚至出现河水“闷桥”的险情。但海塘桥较高,渔船又小,这次水位也不可能涨那么高,所以没有什么危险。
见渔民经过,包新昌总不忘提醒一句:“出港的时候千万不要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时候不要抢着过。”
未雨绸缪。尽管台风“莫拉克”还没来,但包新昌已经在考虑善后事宜了。
【焦点分析】“莫拉克”为何慢如“蜗牛”
“莫拉克”自8月8日中午前后进入台湾海峡以来,移动速度逐渐减慢,8日深夜至9日早上移动时速仅为5公里左右,慢如“蜗牛”,给浙东南带来持续暴雨。
为什么“莫拉克”移动速度减慢?浙江省气象局局长黎健介绍,有三大原因导致“莫拉克”前进迟缓:一是引导气流弱,“拉”的动力不足,自然减慢;二是目前,“莫拉克”左右两边现各有一个热带低压,影响其前进的劲头;三是由于台湾海峡地形的作用,地带狭长。气象资料显示,以前经过相同区域的台风,如2007年第16号台风“罗莎”,移动速度都比较慢。
但是,气象专家判断,未来“莫拉克”的移动速度将有所加快,转向的可能性不大,而登陆浙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最大可能在9日下午以后在浙闽交界一带沿海登陆。
来自浙江省水文局的消息,自8月6日8时至9日5时,全省单站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266个站,超过300毫米的22个站,超过500毫米的有1个站,苍南华阳已达574毫米。
截至9日5时,苍南灵溪水位5.64米,超过保证水位1.55米;太湖平均水位3.91米,超过警戒水位0.41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