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jian.org
图片说明:因天气异常,新华医院日门急诊量超过1万,医务人员都坚守岗位。
连日来,上海各大医院门急诊爆棚,有的甚至不堪重负,尤其是儿科类医院,孩子看病往往是“1 2”,使得每天进出医院的病人和家属骤增。据多家医院统计数据显示,在急诊中大约50%以上,甚至70%至80%的急诊病人多为普通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病。昨天,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家医院的门急诊发现,医院纷纷出奇招应对,如增加电话咨询、网络论坛专家在线咨询有无必要送急诊等,还有望引入“机器护士”电子分诊系统专门协助分诊。专家同时呼吁市民错峰挂号、社区分流。
镜头一:儿科医院人满为患
时间:下午4点地点:万源路儿科医院补液室
昨天已是黄小姐第二次带女儿来儿科医院了。尽管她也知道病毒性感冒痊愈至少需要一周,而且体温会反复,但她就是心里不放心,宁可带女儿再来看一次。在补液室门前,守着不少抱孩子的家长。“最近病人实在太多了!医生护士连轴转没有休息,全部上阵了!”儿科医院大内科主任王立波教授透露,当初闵行新院设计规划是一天4000名病人,但如今已经翻番,一天达到6000至7000人。24小时急诊病人也达到700多人,比平时24小时急诊400至450人增加大约50%。记者估算,如果按照一个孩子看病、两位家长作陪的话,医院几乎每天要有2万多人进进出出,人满为患。
专家建议:不提倡反复就诊
据王立波教授说,在这些病人中,50%左右是常见病,比如:感冒、咳嗽、腹泻等,有些病在治疗后会出现正常的反复现象,但家长心里没底,刚看完第二天带着孩子又来了。比如:病毒性感冒一般来说总有4天高热、3天体温下降的反复过程,家长不必盲目担心,需要有3、4天的观察期。此外,还有不少家长为求见效快,主动要求给孩子吊盐水,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专家建议,不要反复就诊,不要盲目吊盐水。发热首选降温方法是物理降温,即多喝水、贴“冰冰贴”,确保孩子身处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其次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最后才是补液降温。王立波教授建议,要多开面对家长的公益课程,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对待普通感冒等,加强医患交流和宣教。
镜头二:舍近求远非要上大医院
时间:下午5点地点:东方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诊候诊室
虽非高峰就诊时段,但候诊室里仍挤满了人。方女士抱着6岁的女儿琦琦正百无聊赖地坐在椅子上候诊,此时她已等了1个多小时,但前面还有20多号。“这还不算什么,最长一次我们等过4个小时呢!”方女士表示:每次女儿生病,都要带她从位于机场镇的家中到儿童医学中心就诊,单程就要2个多小时。虽然家附近也有社区医院,不过再远还是要来专科大医院。
据介绍,儿童医学中心就诊高峰时段是每天上午8点至10点,下班后到晚饭后,以及晚上10点到12点。这几年,日均门急诊量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递增。据悉,8月17日门急诊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4600人次,大大超出医院设计时的门急诊量。
专家建议:电话网络咨询有无必要送急诊
“家长应转变观念,并非所有疾病都有必要看急诊,一些轻微疾病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用药自己解决!”专家表示,如果只是一般高温,精神尚好、意识清晰、能吃能拉,其实并没必要看急诊。为此,医院特地编制了一套《正确认识药品》宣传册,放在门诊取药处窗口和检验报告窗口供家长免费取阅,这套小册子分“常识篇”、“儿童发热篇”、“儿童腹泻篇”,简明扼要地指点家长如何通过合理用药解决一些儿童轻症。此外,为有效分流病人,医院还开通了热线电话(38626161*8000或8010)和网络论坛咨询,鼓励家长在送诊前先咨询有无必要送急诊。在网络论坛上,还根据各个科室开通各大版块,每个版块由一名主治资格以上的医师担任版主,24小时内解答家长提问。
镜头三:阵雨时急诊量减少
时间:傍晚6点地点:东方路仁济东院急诊科
昨天傍晚暴雨后,当记者赶到仁济东院急诊科时,看到预检台有一名护士,正在给老人量血压;挂号窗口有星星散散的人排队等候;补液室接药处排着约莫15个人的长队,但队伍移动速度还算快。
“和平时相比,今天傍晚确实急诊人不多,可能和下过雨有关。”急诊科医生黄欢分析说,这也表明,目前挂急诊号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怎么“急”,否则哪还会介意是出太阳,还是下雨。
据了解,仁济医院急诊量一直居全市前三。今年8月以来,日均急诊人数屡破纪录,最多一天挂了1600个号,光急诊内科就达到1058人次。但在急诊病人中,80%至90%为感冒发烧病人。
医院做法:急诊主任亲自坐镇预检台解释
仁济东院根据急诊就诊流程,病人先至预检台,由专业分诊护士根据病人主诉选择性测量体温、血压、心率、氧饱和度4个生命体征指标,并按分诊标准将病人分为“危急”、“紧急”、“普通”和“非急诊”四个级别。“危急”类病人可立即进入复苏室,或经处理后进入重症监护室诊治;“紧急”类病人由分诊护士安排优先就诊;“普通”类病人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非急诊”类病人建议安排门诊就诊。
黄欢表示,这样做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危重患者可及时得到医治,避免在长时间等待中病情发生变化,失去治疗良机。
镜头四:轻症急诊病人“占位”多
时间:晚上8点地点:控江路新华医院急诊室
晚上8点,新华医院急诊室又迎来一波高峰。金阿姨匆匆来到急诊室,其实她上午已来看过一回,吃了医生开的药,体温先降了下去,谁料傍晚又反弹,于是再来挂急诊。
“对这种病人,我们很头疼!”新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潘曙明教授直言不讳。病人不把医生的宣教听进去,为点小毛小病消耗了宝贵的急诊资源。目前急诊中,70%至80%病人都是感冒发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与空调相关的轻症病人,危重症患者混杂于大批轻症患者中排队挂号,病情在等候中可能产生变化。
医院做法:“机器护士”协助电子分诊
“日益增长的急诊高峰和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使医院普遍出现‘急诊不急’的局面。”潘曙明建议,应由相关部门主导制定一套全市统一的急诊分诊标准,并在各家医院实行。通过这一标准引导市民,急诊就诊因循的是病症轻重缓急,而非拘泥于“先来后到”,倘若因为普通感冒、拉肚子就盲目跑去三甲医院看急诊,是必须排队等候的。
新华医院还正考虑引进“机器护士”专门协助分诊,届时将和国外电子分诊与人为分诊相结合的模式接轨,以减少分诊误差,提高准确性。
镜头五:收费、挂号窗口“通关”
时间:下午3至6点高峰时段地点:普陀区中心医院门诊大厅
记者在普陀区中心医院门诊大厅看到,门诊大厅人流络绎不绝。为了避免病人排长队,大厅里的收费窗口和挂号窗口已经实现“通关”。病人在收费窗口也可以挂号,在挂号窗口也可以收费,一改往日收费窗口和挂号窗口各司其职的现状,缓解在高峰时段配药、检查都拥到收费窗口的高峰。
此外,还增加化验窗口,派出“快手”到窗口服务,同时在一天之内还增开了第二补液室,缓解补液室高峰时段的压力。同时每天有高年资医师分别在抢救室和急诊台面把关,使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据悉,连续闷热的天气导致地处西北角的普陀区中心医院8月初以来,最高日门诊量达到6933人次、急诊1695人次、补液3500人次。
专家建议:慢性轻症病人分流到社区
和大医院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人还是相对冷清许多。“目前医院已经和周边长风、白玉、真如、曹杨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一个小的联合体,对于一些普通的高血压慢性病病人,倡导其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普陀区中心医院医务科主任叶军说。潘曙明也表示,建议轻症病人不要盲目拥向大医院,应首先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多开辟一些诊室,满足一部分轻症患者的需求,让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得以用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