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交大自主招生面试模式引发中学效仿热潮,现如今一向只采取笔试的分班考试也引入面试,有家长质疑,面试蔓延至大大小小考试是否有必要?专家认为,面试考核超越了一张试卷,能够立体化考查学生,但过多、过滥使用面试也有选拔成本高、主观性太强和易滋生腐败等诸多问题。
要进实验班先过面试关
用粉笔排成英语单词book,任意移动4支粉笔,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单词;在一张已有一些线条的纸上作画,自取标题并口述其含义;你业余时间主要干些什么?你如何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最近,某示范性高中举行分班考面试,80名摸底考成绩优异的新高一学生挑战这些与复旦、交大面试逼真度颇高的试题,争夺40张创新实验班的“入场券”。
据介绍,此次面试采用“群面”,每组8名学生接受5位考官的提问,完成长约30分钟的“头脑风暴”。在此之前,他们还完成了卡特尔人格测试。校方介绍,将综合笔试、面试成绩以及心理测试所反映的学生特质确定实验班名单。
进门刚坐下便被要求要用英语说一个笑话;面试官抛出难题“你觉得我看起来怎么样”;故意问及学生隐私问题,只为考查学生的拒绝方式……无独有偶,一些示范性高中提前推荐自主录取考试、甚至“小升初”也纷纷增加面试环节,深深烙上了高校自主招生的印记。
面试频现引发应试热潮
“如果你是美国选民,你会把票投给奥巴马还是麦凯恩?为什么?”、“洗洁精中含有某化学成分(给出其化学式),请根据如上信息,说出该洗洁精可能存在的危害,并提出防治的措施。”、“请就最近中国领导人对朝鲜的态度,提出你的看法,并分析其利弊。”……
这些出自某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面试的真题,让不少家长连连摇头:对15、16岁的初中生而言,题目实在难度颇大。如果大家都答不出,又如何通过面试实现科学选拔呢?还有家长担心,本来孩子笔试成绩不错,有可能就在面试中被“潜规则”淘汰了,最终输给有背景的学生。
从复旦、交大的选才模式中“拷贝”而来,面试在中学各类选拔中频繁出现,已逐渐引发新一轮的应试风潮。为了应对高校自主考面试,一些高中迅速组织突击培训,进行模拟面试:前两年交大采取小组面试,如何既表现自己、又不过分张扬的技巧成为中学培训的重点;复旦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一些中学就采取高考作文的应试手段,为学生分析热点话题。记者采访发现,今年暑假,口才培训也在学生中渐趋走热。
有专家担心,这种应试将使面试的“甄别力”降低。将来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有可能并非积淀深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而是混入了一些擅长面试技巧的学生。
专家:面试不是“万能钥匙”
“面试考核超越了一张试卷,能够立体化考查学生。但当过多、过滥使用面试,必然导致评价成本过高、主观性过强等问题,不利于组织,也不利于公平。”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表示,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绝对不是“面试评价”。也就是说,综合评价一个学生,其实是可以设定多个指标,并对不同指标赋予不同权重,然后得到学生的综合评价分。比如美国的学生评价体系,就包括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各科学习成绩、社会服务表现等方面,面试只是一个补充评价依据。
熊教授建议,推行多元评价,应该建立明确的多元评分体系,而不是让标准模糊不清。要针对考察对象的不同能力与素质,设计相应的面试程序和环节,不能所有的能力与素质考察,都用同样的程度与方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