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上海3名“驴友”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遇险后,“驴行”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系副教授朱璇认为,应建立旅游预警机制,发布准确的安全旅行信息,以保障旅游安全。
此次上海“驴友”遇险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推广,野外探险“驴行”活动日益普及,驴友因其安全敏感度较低,又多从事探险类旅游活动,且往往深入无人或少人的区域,所以其旅游突发意外事件的比例比其他类型的旅游者高,登山坠落、迷路失踪、山洪溺亡等事故频繁发生。
在各类“驴友”遇险事件中,除了不少“驴友”安全意识淡薄,“驴行”活动组织性严重缺乏以外,也有政府部门服务缺失的因素。“我国应尽快建立旅游安全保障制度,建立旅游预警机制,发布准确的安全旅行信息。”朱璇认为,随着户外探险活动普及,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驴行”的足迹已经越来越远,许多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荒野成为“驴友”们探险的好去处,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应履行好安全监管义务,对各类景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公示,并提供地理、气象条件信息等配套服务。
朱璇建议,我国应当在现有资料和信息收集处理的基础上,编制基本的旅游信息指南,供背包旅游者阅读,掌握目的地基本情况,如当地当季的气象情况、雪山雪崩等自然灾害突发的可能性、容易滑坡和塌方的路段路面等,即需要发布危机预警研究部门所掌握的信息,使得危机信息透明化公开化,避免信息不对称给旅行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旅游景区或目的地没有独立的解说中心,类似的安全知识或信息最好能在旅行的必须入口发放。如果无法做到发放安全简则,至少要在各探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出入口公布当地紧急联系方式,并主动加强和当地媒体的合作,以便在第一时间迅速发布准确和可靠的危机信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