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上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新发现》创刊3周年座谈会昨天召开[图]
2009-08-24

ima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片说明:《新发现》部分封面

  东方网2月26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报摊上还有科普杂志吗?在包装华丽的时尚杂志围剿之下,其实依然还有几本科普杂志坚守在报摊——创刊3年的《新发现》杂志就是其中之一。昨天,《新发现》创刊三周年座谈会在文新大楼举行,杂志编委和沪上科学家一起总结杂志成功之道,而科普专栏作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认为,《新发现》等科普杂志的成功就在于背叛了传统的科普观,“现在科普杂志的功能是从科学切入,要为读者提供娱乐功能。”江晓原说。

  人文与科学的结合

  3年前创办的《新发现》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与法国爱克西里奥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一份大众科学人文杂志,经过三年的探索,杂志已经成为国内科普杂志的领跑者,每期销售近4万份。作为一份合作杂志,在杂志创刊之初,部分文章为法文版的翻译。但这些年来,关于中国的话题和中国写手文章越来越多。江晓原表示,在阅读中并没有明显感觉到中法作者的差异,“我感觉他们写作水平和视野差不多。”最近几期的《新发现》报道中,积极开拓本土选题,追踪中国科学界的最新动态,报道能够代表中国科技最高成果和中国科学事件,如青铜器的研究、奥运系列专题、《中韩印刷术发明权争夺战回顾》、《保卫太湖》等。

  “杂志突出一个‘新’字,紧跟科学发现新前沿和新动态,强调人文与科学的结合。”《新发现》总编严锋说,其人文关怀方面,它的封面故事选题与其说是在介绍最新科学发现,还不如说拿科学发现说人类的大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是杂志最为关切的选题。2008年的12期《新发现》杂志,有3期封面故事就是和环境有关,比如《当海平面上升3米》、《绿色能源黑色档案》和《孤独地球》等。

  江晓原说,杂志不少内容并不认为科学是尽善尽美的,而认为科学有其消极的因素,读者因之可以在杂志上看到《科学的极限》和《动物实验危机》等对科学伦理提出异议的封面报道。

  传统科普观已经过时

  1980年代,一大批科普杂志是全民阅读的主要读物之一,不少科学家都可以清晰地回忆,因为《科学画报》等科普杂志的鼓舞走上科学研究之路。但1980年代红极一时的科普杂志现在都已经因为没有市场而被赶出报摊,中国的科普杂志十年来都是在萎缩的。

  “我观察的结果是,凡是背叛科普理念的杂志都有机会成功,否则就萎缩,比如最成功的科普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是一本完全由中国人编辑的科普杂志,内容百分百原创,并带动了一大批跟风杂志。”江晓原说。

  传统的科普观认为,科学家掌握最新科学知识,而读者也渴望了解这些知识,科普杂志和科普工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架起科学普及的桥梁。但问题是,恪守这一传统的杂志并没有市场,因为这一理念已经过时了,读者现在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最新科学知识。“现在的科普杂志是为了娱乐,《新发现》就是开发了科学的娱乐功能。”江晓原说,杂志的许多文章经常讨论人类的记忆、转基因人类、如何长生不老等普通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4月25日温拿乐队来沪"准绝唱"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新发现》创刊3周年座谈会昨天召开[图]
    ·4月25日温拿乐队来沪"准绝唱"
    ·微软将用两个月强制升级MSN
    ·140人竞争25个模特招生名额
    ·杨浦交警凌晨严打"飙车"[图]
    ·申城今有暴雨来袭 气温将继续回落
    ·俞正声接受凤凰卫视专访 详解世博投资账
    ·上海上半年新增32万个岗位 6月新增岗位3.41
    ·上海书展承诺:图书至少打八折
    ·俞正声:上海最重要的两个难点 我希望有所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