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高艳
5月1日,光明乳业长宁地区万航块的送奶工田李不小心打破了市民王小姐家的一杯鲜奶,为不影响王小姐一家的正常生活,他把给自己孩子订的鲜奶放到奶箱里,超额补上了差价,还特地留言道歉。王小姐及家人非常感动,回复短信感谢田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并将这张送奶工的留言条晒到了微博上。
一张道歉留言条、一条致谢短信,让原本的一个小差错,变成了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温馨沟通的样本。
关注到这一事件的市民都直呼“温暖”、“靠谱”,说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却体现了一种对工作的诚信精神。
送奶工致歉订奶户致谢
网友叹“态度决定一切”
前天下午,微博用户“王小亘_BAZINGA”发帖称,早上发现送奶箱里除了牛奶,还有一张便利贴,上附留言:“早上好,对不起,你家的优倍鲜奶被我不小心打坏了,改送纯鲜奶一杯,另补差价1元”。这名网友感慨地评论道,看到有“为这种小事如此负责和诚恳的人,真的很感动”。
看到便利贴上的致歉留言和1元硬币,网友在跟帖里发出了称赞的声音。“态度决定一切。”网友“石军伟sepwin”在留言里力挺这位送奶工,“其实,越接近生活现实的人,越知道责任与诚实的价值。”
“不是炒作不是营销,就是家里发生的事,觉得挺值得称赞的,就挂网上了。”针对个别网友的疑问,家住武夷路三泾南宅的发帖人“王小亘_BAZINGA”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王小姐。她说,从来没与这位送奶工打过照面。“看到这张留言条后,我和家人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也很感动。”王小姐的妈妈杨阿姨是名“微博控”,认为这件事难能可贵,于是建议发到微博上赞扬下。在王小姐微博表扬送奶工师傅之后,杨阿姨还按照便利贴上的手机号,给这位送奶工发了一条致谢短信:“谢谢您这么周到,不仅补送了打坏了的牛奶,还补了差价。从这点我看到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这不是用一块钱能衡量的,我真心佩服。”
送奶工:犯了错,尽快补救是本分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吴北路田李的家中。这是一间出租房,月租400元,水电费另付,屋中有台9英寸的电视、一台立式电风扇,两张床,顶灯很昏暗,书桌上的台灯是最亮的光源。
每天一人送400多份奶
田李是安徽颍上县人,1980年出生,来上海工作已有十多年,三年前开始做送奶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出租屋外的过道里为家人烧晚饭。儿子海龙、女儿海艳刚做完作业,蹦蹦跳跳地围着记者聊天,而一旁床上,田李的妻子高女士还在睡觉。活泼的海艳告诉记者:“妈妈一早要叫爸爸起床,他俩一起去送奶。爸爸七点多回家,吃点面条,睡会儿觉。妈妈下午三点半回到家,要睡觉,等爸爸烧好饭再起床。”
田李手脚麻利地烧好两盘菜,买回馒头,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晚餐。他边吃饭边告诉记者:“我每天送400多份奶,订奶户集中在五个小区。通常凌晨两点多起床,半小时后赶到取奶点,然后蹬上特制的保鲜三轮车送奶。”
与订户沟通全靠便利贴
有着三年送奶经验的田李,有着自己“独创”的工作法。“夏天天气热,其实凌晨一点多就能取到奶,但若马上送,订奶户要过六七个小时才会取奶,这样鲜奶就不够新鲜了,所以我3点半去取奶,同时让老婆帮忙,我送400多杯,她送200杯。”
而作为送奶员,田李会随身携带几个小本本,其一是掌心那么大的通讯录,上面记录着小区里订奶户的门牌号码和电话;其二是24开大小的订奶收据,每位订奶户的订奶变更情况都会记录在相关的页面上;其三,就是一叠黄色的便利贴,他与订奶户的沟通全靠这个小留言条。
“在送奶时,如发现有的奶箱连着两天没人取走鲜奶,就会留下小纸条,提醒该户订奶的市民说,‘为避免浪费,暂时停止送奶’。纸条上留着我的手机号,等人家回来了,可以打电话通知我。我第二天就恢复正常送奶。至于那几天没送出的鲜奶,我会在收下个月的订奶费时,把那几天的费用去掉。”像这样的小纸条,田李说,自己每月会用掉十几张。
自己给自己定标准
5月1日当天凌晨两点,田李像平常一样起床,两点半赶到奶站取好奶,蹬着三轮车开始送奶。王小姐所在的小区是他送奶的最后一个小区。那天清晨6点多,他爬上三楼,在往王小姐家的奶箱里放奶时,不小心把装在瘦长杯子的200毫升优倍鲜奶弄破了。为不影响这户订奶市民的生活,田李将手边的一杯纯鲜奶(同样是200毫升)送进了奶箱,并留下1元钱补上差价。
这杯纯鲜奶是哪里来的呢?经记者追问,田李表示,这是给自己的孩子订的鲜奶。“王小姐订的优倍鲜奶每杯3.9元,纯鲜奶3.1元。”尽管补上了差价,田李还是很愧疚,于是在便利贴上写下一段道歉的话。
得知王小姐把这件事发上了微博,田李有些不好意思,“对我来说,工作上本来就应该这样做。是我自己犯了一点小错,当然要尽快补救。”
当记者问“这是不是公司的要求”时,他表示,公司的管理的确很严格,但为用户着想,错了就改,“是我自己给自己定的标准”。
不爱讲话的田李,在记者离开他家前,连着说了两遍,“这是我工作上本该做的,是本分,是本分。”
[记者手记]
如果每一个人都做好本分……
高艳
近日,记者接连采写过好几篇有关普通劳动者的报道,譬如为刚到天津找工作的盲人求职者免掉车费的“天津的哥”马志刚,为方便患者理解和锻炼、特意开出“配图”医嘱的北京骨科医生张新宇,以及昨天采访的这位送奶工田李。当记者提出要做采访时,他们的反应如出一辙,强调自己所做的事,很小,是职业所要求要做到的,不值得放大。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一个颇值得思考的现象。当受感动的发帖人把田李等人的事迹上传到网上时,总会有人在第一时间发出质疑的声音:“是真的么? ”“炒作吧? ”而随着媒体的求证,当这些事迹被证明为真时,又会有少数人如是说,“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何必如此放大‘音量’来表彰呢? ”
的确,包括“80后”送奶工田李在内,最近引发不小关注的几位普通劳动者,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仅仅是立足于各自的岗位,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尽职尽责地做事。但就是这些本分之举,让当事人和无数普通人感受到了一份份“微感动”。
而如果每个人尽一份本分,就会推动社会风气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因此虽为小善,其中的意义,却不可谓小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