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跟随省卫生厅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卫生室的建设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等了几辈人,可是盼到了!”8月13日,晋城市陵川县余家沟村,48岁的村民温五保站在村头,眯着眼盯着崭新的村卫生室。他说,从7月动工后,村里乡亲们每天下地回来都习惯过来看看,希望它早点修起来。今年10月底前,晋城市要为219个“空白村”统一修建卫生室,目前已有22个完工,130个在建。12日、13日,记者跟随省卫生厅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建设进度,倾听“空白村”的庄稼人对医疗进村的期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余家沟村卫生室的主体已经建成,45平方米,被隔成诊疗室、药房等三段。走进新的村卫生室,墙面粉刷得洁白,地面铺上了瓷砖。村支书余温龙说,这都是按照市里的方案,统一设计、修建的,由财政拨款,村里不用花一分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过去该村没有卫生室,村里人得了小病,一般“能熬就熬”。一旦遇到半夜生孩子等急症,经常左邻右舍集体出动,帮忙借三轮车或摩托车往出转,而最近的潞城镇卫生院离这里也有10里地。温五保在前年做了胆结石手术,那个手术让他心有余悸。那天他一个人疼得在炕上直打滚,哥哥连夜送他到陵川县城里。医生一查,吃惊地说,“枣核大的胆结石,咋能耽搁了这么久?你们村里人太胆大了!”“其实不是胆大,是没法子。手术前我肚子已经疼了七八年了,就觉得出村看医生不方便,咬牙一直挺着。”让温五保更痛心的是十年前母亲的去世。“才60多岁,得了感冒在家一个月,拉到镇上都没闹清是什么病,人就快不行了。要是村里能有个医生,给提个醒儿,哪能耽误了老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走访陵川县的多个“空白村”后发现,像这样掐着指头盼卫生室的并不止温五保一人。余家沟村周围的沿家沟村、岭南村等多个村子都面临着同样的看病难题,而每个村都常年住着近200口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村卫生室有了,能不能留住医生成为了乡亲们最大的顾虑。这些村所在的陵川县属于省级贫困县,县卫生局局长董中文说,由于政府有了配套补贴,县里正在公开招聘医学中专毕业生,每月补贴400元。“原本需要50个岗位,已经有130多人报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晋城市的村卫生室建设只是我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共有卫生室“空白村”6971个。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列为“五个全覆盖”之一。省卫生厅表示,除了消灭“空白村”外,我省还将投入1.4亿元,为全省28310个行政村的卫生室,配备不低于5000元的常用医疗设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王芳 通讯员 郝东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