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贫困学子领到了助学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刘江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晶晶:因为年轻一切都可以改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叫马晶晶,今年以文科595分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眼前一个身高不到1.55米的小姑娘,曾出现在本报“王老吉学子情”的连续报道当中。在今天的会场上,马晶晶对同样出身贫寒的受助者发出号召:“不向苦难低头,因为年轻,一切都可以改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母亲早逝、父亲重病,在苦难之中,马晶晶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幸好我还有二姑一家人,他们以博大而悲悯的情怀将我容纳,还有山西晚报社、山西慈善总会等这么多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想我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马晶晶说:“因为在我们身后有这么多好心人支持,鼓励,我们是应该努力的。”“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执着奋斗,没有什么坎过不去。我很感动于荆棘鸟的故事,荆棘鸟一路不停地飞翔,只为找到荆棘草,让我们都拥有荆棘鸟的执着,让苦难挫折成为我们歌唱的资本。我们生活,便是为了证明执着奋斗存在的痕迹。”她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霍俊杰:要捐出部分助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可能是承受了太多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承受的苦难,面对镜头,这些贫寒家庭的孩子们都沉默不语。但相同或是相似的经历,又让这些孩子们多了一些亲切感,他们互相打着招呼,交换着电话号码,也许从别人的身上能找到自己继续坚持的动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仪式现场,来自平遥的霍俊杰坐在边角的椅子上,眼光一直在手中的纸笔上打转。“平时有什么心里话都不会和别人说,心情苦闷或是激动的时候就想拿张纸记下来。”霍俊杰说,她和所有寒门学子一样,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因病过世后,母亲带着姐妹俩艰难度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很喜欢画画,平时喜欢照着画册临摹,小的时候我想当工程师!我还学过电子琴。其实这是我第一次说这么多。”由于家庭的贫寒,霍俊杰早早就体会到被别人同情的滋味,她说很希望能过正常的生活。“原先觉得自尊心很重要,但看到现场这么多同龄人,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了我,也许敞开心扉,我也很健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霍俊杰说,将来,她想当法医。“我想帮更多的人,上学后我想把除学费外的助学金存一部分给家里,另外的捐出去。”她说,生活费可以靠勤工俭学获取,而爱心要一直传递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慧敏:一件校服穿了整整三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慧敏来自忻州市解原乡,她个子不高,简洁大方的剪发头和黑黑瘦瘦的脸让人看起来有些心疼。腼腆内向的她,从小都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高中三年来,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里的前五名。“她在高中的时候,基本都没有买过新衣服,一件干干净净的校服整整陪伴了她三年。”马慧敏的妈妈这样对记者说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问起家里的情况时,马慧敏强忍着泪水说,爸爸生病好多年,已失去了劳动能力。靠仅剩下的几亩地来勉强维持生活,而农活大多都是亲戚帮着干的。她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敢想过,自己可以得到这样的一笔善款。马慧敏告诉记者,这5000元钱带给了她加倍的信心和无穷的动力。她会带着这些钱,带着社会对她的关爱和希望上路,待她成功之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馈社会,报答好心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宋国娟:20岁第一次见到了火车 tujian.org
“我就是宋国娟!”8月16日下午,记者轻轻敲开房门,开门的是个女孩。从外表看起来,她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宋国娟身材孱弱、瘦小,用她的话说,是“从小营养不良”。就是这个质朴女孩,今年以567分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浑身上下都是同学救济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宋国娟家住在夏县四辛庄村,坐火车来太原得6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8月17日的捐赠仪式,16日,由主办方安排,她跟57岁的父亲就到了太原。“火车那么长,坐上去太兴奋了!”20岁的宋国娟平生第一次见了火车。她说出这话时,记者非常吃惊。而她说,父亲以前也没见过,“我比父亲幸运多了”。之前,宋国娟最远的行程是30里以外的南大里乡,那也是高考后在那儿打工。而父亲,最远跑出四十多里地,给人干建筑活儿。“哪儿买的包啊,挺漂亮啊!”宋国娟身旁,放着一个崭新的帆布背包。这与她全部的“旧武装”相比,有些扎眼。“同学给我买的。”她说起了包的来历。7月中旬,运城市有个助学活动,需要通知书和贫困证明。那天,她去时,就用塑料袋装着证件。同学见她没有包,就花30元给她买了个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0元,虽然不很多,但对宋国娟来说,可是10天的伙食费。平时,她舍不得用这个包。今天,来太原出远门就背上了。“以后上了大学,还可以背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话时,宋国娟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手机。这是一款旧机型,买时不到300元,同学用了两年后,送给了她。她也是一个星期前刚用上。虽然旧,只能接打电话,短信还发不出去,但她一直把它当宝贝,因为,这是她身上最值钱的东西。细数起衣服、书包、手机,她笑着说,“浑身上下,都是同学救济的,自己没有原装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省钱 饿了13个小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能看看你包里的东西吗?”记者问。“当然可以啊!”宋国娟回答得非常爽快。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打开了包。里面除了入学通知书,就是一些小零食,主要是糖果,还有几块饼干,都是在县城买的散装的。“我来太原,同学们送我时,给买的”。“知道这个多少钱一块吗?”记者拿着一块阿尔卑斯糖问她。“一毛钱吧?我也不知道,听同学说的。”她说话时,眼神有些不自信。要知道,宋国娟上学时,有时早饭就花两毛钱买个馒头。对她来说,花一毛钱买糖,是很奢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之后,记者随口问了句“吃饭了吗?”她却答非所问说:“已经喝水了”。然后,宋国娟指了指放在床头柜上的半瓶矿泉水。“没吃午饭吗?”对这种异常回答,记者又追问了句。宋国娟说,来太原时,她跟父亲没带饭,“在外面吃又太贵”。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这话时,在一旁的父亲表情有些着急,嘟囔了几句,由于是方言,记者没听明白。宋国娟翻译给记者说,她父亲嫌自己疏忽了,来时没带干粮,只从家里装了两瓶水。这时,已是18点10分。从早上5点去赶火车,到现在已经13个小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常立琼:高考后,做家教赚回“第一桶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564分被西南大学录取的常立琼,坐在助学金发放的现场,不断地抹眼泪。接过5000元的资助金,常立琼给爱心人士深深鞠了三个躬,说自己“很幸运,也很感动,有这么多人关心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每顿吃3毛钱一个的馒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常立琼家在长治市武乡县常家垴乡。初一时,父亲突发脑梗塞,右半边身子全部瘫痪。看着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常立琼告诉自己:“不能再调皮任性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末回家,常立琼开始学着做饭、洗衣服,尽量多帮妈妈做些事情。学校里,常立琼更是拼命,晚上老师查完宿舍后,她还常常“偷溜”去教室通宵看书;那段日子,她每顿饭就吃3毛钱一个的馒头,喝点水,“不吃菜,省下的钱还要给爸爸治病”。经过不懈努力,常立琼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减免了初中3年的学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考时由于成绩突出,很多学校都希望常立琼去就读。然而,常立琼考虑到家庭困难,主动放弃了很多人羡慕的重点中学,在给自己减免3年学费的普通高中就读。那时,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妈妈不得不在秋收之后,到省城打工,家里就剩下爸爸一个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再苦再累,都不能放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中的生活比较紧张,常立琼半月才回一次家。可是一到冬天,她最担心的就是“妈妈出去打工了,爸爸一个人怎么照顾自己呢”。前年冬天,常立琼从学校回家,看到爸爸一瘸一拐地撑着拐杖去地里捡柴,手都被冻烂了。她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半天,开始给爸爸“改善”生活,炒了点白菜帮子。去学校之前,还要把下两周的馒头和挂面给爸爸买好。“再苦再累,都不能放弃”,常立琼很勤奋,每年都能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除夕让常立琼觉得“很难熬”。已经8点多了,妈妈还没回家。那时,妈妈在省城一家工厂做饭,“很大的厂房,只有一个蜂窝煤炉子”。临近午夜,妈妈夹着寒气进门,她看见妈妈的眼睛红肿,是被冻坏了!常立琼抑制自己,没在妈妈面前哭出来。那时候她下决心,要自力更生,不能让妈妈再这么受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考结束后,她和同学在县城开设了英语家教培训班,给十几个孩子补习英语。8月10日,她赚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500元钱。“虽然不多,但还是能减轻点儿妈妈的负担”。 tujian.org
解晋珍:用特种部队口号当座右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解晋珍是晋中市祁县张堡村人,也是祁县中学今年的高考状元,晋中市应届生的最高分考生,他今年以664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土木系土木工程专业录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件小事班主任一直记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解晋珍还没记事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家中只有86岁的奶奶和47岁的父亲。父亲是个农民,靠几亩田地生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解晋珍说,他是通过晋中监狱双拥办的一位姓张的主任知道这个爱心活动的,在这期间,很多事情都是张主任给联系和办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的班主任郝老师说,解晋珍是一个非常刻苦、用功的学生,能吃苦,有钻劲儿。各方面都挺好,尤其是体育特别好,跟同学们相处得也很好,比较内向的一个孩子,却很懂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三的时候,有一个周六,老师要从学校回家,正好下着大雨,又没带伞,住校的解晋珍不知是怎么知道老师没带伞的,冒着大雨给老师送伞来,让老师特别感动。虽然是件小事儿,可是突然得到这么意外的关心,作为老师,十分高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让帮助他的人失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解晋珍的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家庭,一想到家庭的困难,他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为了父亲和奶奶,他也要好好学习,他的座右铭是一句英文,“Whodears wins ?”中文意思就是:“谁敢成功?”这是英国特种部队的口号。以前,他觉得清华大学离自己很遥远,所以他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要敢想,还要敢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说,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读书的机会。中学的时候,学费书费都是学校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忙解决,如果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可能连学都上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学习,他总结了一句话,苦中有乐。对于帮助和资助他继续求学的人,他说,他将利用大学这个更好的舞台,追求更高的目标,不让帮助他和资助他的人失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房华 岳威 郭成强 王芳 赵清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习生 张春燕 续亚丽 高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采访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