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破解发展改革难题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2009-04-30 |
|
近日,省委书记赵乐际在听取省发改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情况的汇报时,对该委的活动开展情况及相关工作给予
了充分肯定。省发改委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做的,效果到底怎样,对
加快陕西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采取了哪些措施?带着这些问
题,记者到省发改委作了一次深入采访。
全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作为第一批活动试
点单位和省委书记赵乐际的联系点,省发改委党组高度重视,严格按
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
西部强省”和“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科学发展,强省富民”的实践
载体,突出发展改革工作特色,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融入发展改革各
项工作,以发展改革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动。
省发改委党组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塞的重要讲话精神,
把讲话作为指导整个活动特别是整改阶段的纲领性文件和推动整个发
展改革工作的方针性文件,认真组织学习。同时还学习了省委领导在
省发改委调研和省委常委会听取发改委汇报时的重要讲话,把讲话精
神与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相结合,同解放思想、破解发展改革难题相结
合,同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结合,促使学习活动再深入、
再细致,进一步见到实效。
省发改委在对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谋
全局,以规划引领科学发展。他们组织编制了三个综合性规划、九个
专项性规划。为我省优化国土布局、提升区域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
加快资源开发转化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方向,奠
定了基础。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加快航空、航天、
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省发改委已组织实施了
超高温复合材料工程化中心、大型航空模锻压机等航空科技专业孵化
器平台、太阳能光伏电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中国钛业孵化器“钛
谷大厦”等一批产业化项目。重点推进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
料等领域的一批创新型项目。预计2-3年内全部完成后,仅这些项目
即可增加投资500多亿元,形成产值近千亿元、利税100多亿元,更重
要的是使我省在这些方面占领了全国的制高点,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同时,省发改委还加快项目建设,增强科学发展后劲。他们紧紧
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这一关键任务和节能降耗这一重点工作,
加强筹划谋划项目。主要推进了75个重大项目前期,包括煤化工、煤
液化、电源建设、外送通道、民生工程等。对计划新开工项目,倒排
工期,开工时间落实到月,明确委内工作人员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去
年计划新开工的26个项目提前一个月全部开工建设。建成投产了一批
交通、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技术、现代物流等产
业项目。筹划了116个节能项目,推进了“十大节能重点工程”,规
划了具有引领性意义并能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三个循环经济园区。成立
了推进安塞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委领导3次带领相关处室赴安
塞调研,共谋划了44个项目,总投资49.7亿元,现已基本落实27个项
目,总投资38.5亿元,其中中省投资17.2亿元。
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后,在省委、省政府的直
接指挥下,省发改委立即行动,争分夺秒,及时研究出台了贯彻落实
意见,争投资,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他们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
口衔接,组织上报项目350个、总投资1893.2亿元,到去年底,共争
取到国家资金近50亿元,加上预算内正常投资,共计100多亿元。春
节前夕,为做好争取国家2009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继续发扬不
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赶在1月23日前将全部项目投资申请计划
上报到了国家。在此次资金分配向东中部倾斜的情况下,现已争取到
国家资金35.93亿元,加上中央部门直接下达的铁路、水利等项目投
资,预计仍可争取到资金40亿元以上。
新春伊始,省发改委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早安排
全年工作,全力以赴确保GDP增长13%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抓好结
构调整。全力做好国家九个支柱产业规划的配套落实工作,以实施大
飞机和发展支线飞机为龙头,从整体上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建
立和完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成果转化。落实省政府关于
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组织安排好服务业专项资金,加大物流、文
化和旅游三大领域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力度,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在汉中、安康、商洛各安排1
—2个重大项目并加快实施。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继续淘汰落后
产能,加强秦岭、渭河和汉丹江流域等重点区域的治理,规划并实施
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循环经济园区,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5%和3%。抓好重大建设
项目。扎实推进今明两年总投资1.7万亿元961个重大项目的落实和实
施工作,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做好总投资5万亿元的“强省富民”
十大类工程项目方案的充实完善,做到项目接替有序,保持投资强劲
势头。突出抓好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是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
光伏发电产业、兰炭产业、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以及风能、核能、太阳
能发电设备产业等,推动循环经济、新能源、资源深度转化项目,着
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
(本报记者 苏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