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奏响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强音 |
2009-04-30 |
|
——黄陵县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隆重的公祭轩辕黄帝现场
黄陵矿区一角
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
30年波澜壮阔,30年沧桑巨变。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了30年
的光辉历程,绘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丽的画卷。在改革开放这一伟
大历史进程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的南大门、民族圣地的黄陵县,
也和中国强劲的改革脉搏一起跳动,这30年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
全县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创新的30年,是龙乡儿女艰
苦奋斗、锐意进取的30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各项社会事
业迅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
30年。特别是近几年,黄陵县按照“煤炭强县、果业富民,旅游带动,
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克难攻坚,县域
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了煤炭、苹果、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和
川道地区的特色农业。2007年全县GDP达到27.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
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3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437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
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中国农民禁锢了近30年的生产积
极性得到了空前激发,黄陵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改革春风的吹拂
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立足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民增收步
伐,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快速的、全面的发展,取得了辉
煌的成就。
农业产业方面,按照“稳粮强果促牧,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
全力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黄陵是个农业大县,有着世
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独特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黄陵县因势利导,大
力发展苹果产业,挖潜力,上规模,强管理,兴龙头,建基地,推进
农业产业化进程,使苹果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原区农民主
要的经济来源,现在苹果面积发展到18万亩,优果率达75%,年产优
质苹果18万吨,到2010年,使苹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突破20
万吨,优果率达到80%以上。同时,黄陵县还大力发展沼畜配套,走
以沼促畜,以畜促果,以果增收,果畜循环发展的路子,到2010年,
建成沼气池1万口,入户率达60%以上,生猪饲养量达到10万头以上;
黄陵地貌川原并举,在川道按照“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一区一业、
一村一品”的要求,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形成了一批特色
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村,实现川原统筹协调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
增长和农民的增收。
黄陵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
利方面黄陵经过了打机井、引水上源、龙头入户,到现在实施的安全
饮水工程,黄陵的农民由过去在山沟里拉水吃,到在村里拉水吃,现
在不少村子只要在自家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吃到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要想富,先修路,黄陵县30年来,农村的道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由过去的土路到石子路,现在柏油路铺到家门口,实现了村村通
油路目标,成为全省通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外地人羡慕地说:“黄陵
农民真幸福,公路修到家门口”,结合新农村建设,黄陵县正在逐步
实施村庄巷道的硬化工程。
电力的发展不仅使农民告别了煤油灯,而且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
障,实现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先辈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黄陵30年来,围绕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施了退耕还林、“日
元”、“天保”、“三北”四大林业工程,全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
60%上升到71.5%。
去年以来,黄陵县对县城周边山体进行绿化,即实施“四山”绿
化工程,总投资5200万元,努力实现“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山
水中”的县城优美人居环境。“四山”绿化工程自去年实施以来,在
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绿化面积3000余亩,
栽植不同规格苗木55万株,剩余部分将在明年全部完成。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煤炭产业成为黄陵的支柱产业
黄陵工业发展历史久远,潜力巨大。改革开放30年,是黄陵工业
发生深刻变化的30年。
黄陵县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煤炭总储量27亿吨,主要分
布在店头、腰坪、仓村、双龙四个乡镇,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生活用
煤。但是,改革开放前黄陵除了几家不景气的国营小煤矿以外,再就
是店头酒厂、几个街道小厂,规模性的工业企业几乎没有。1978年改
革的春风吹遍黄陵的每个角落,沉睡了千年的矿藏开发了,工业文明
在龙乡大地回荡。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改革开
放之路,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以大工业思想统揽县域经济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创新发展理念,强化保障措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形成
了以煤炭为支撑,以电力、交通、通讯为基础,白酒、建材为辅助的
工业经济。
2003年之后,黄陵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黄陵县按照“重
工、强农、兴旅游”的发展战略,科学决策,顽强拼搏,写就了“煤
炭、果业、旅游、城建”四篇文章,推动了黄陵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2006年黄陵县工业经济进入全新时期,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科学
决策,强力推进,提出“煤炭强县、果业富民、旅游带动、跨越发展”
新的奋斗目标,按照“安全先行,整合增效,产能提升,化工突破”
和“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持,集群化生产,园区化承载”的思路,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煤炭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煤矿标准化建设上下功夫,大力推广引进采煤新工艺、新技术,全
面实施煤矿双回路电源建设和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装备现代化、
系统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煤炭企业;在煤炭产能上求提升,继续大
力扶持大矿,服务大矿,并积极招商引资,建设建南建北煤矿,同时
整合地方煤矿,扩大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煤矸石电厂、甲醇生产和焦
化项目,在煤能煤化工转化上求突破,已建成2个煤矸石电厂,98万
吨焦化项目正在建设,店头工业园区正在形成,目前已有5个大型企
业入住园区。2007年,全县煤矿生产原煤1200万吨,实现产值21.6亿
元。工业实现总产值3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8亿元。较1978年工业总产值1308万元,增长468.8%,到2010年,努
力实现全县煤炭产量达到2200万吨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以上,
工业增加值达到34.6亿元。
旅游产业迅速崛起 成为黄陵三大产业之一
黄陵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黄帝陵蜚声海外,黄陵文物古迹及自然
景观有3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3个,自然景观100多处。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人文景观和
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为黄陵特色旅游发展提高了优越条件。但是在
改革开放以前,黄陵旅游基本上没有起步。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作为
一个产业来说,也没有形成概念。延续了数千年的黄帝陵祭祀活动在
文革期间曾经中断,1978年恢复,为县级组织,规模较小。从1980年
开始恢复为省上祭祀,90年代后,随着黄帝陵整修一期、二期工程相
继实施和竣工,清明公祭和重阳民祭活动规模不断扩大、规格提升,
黄帝陵开始受到更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关注,以黄帝陵为龙头的旅游
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到迅速发展,旅游业开始成为黄陵国民经
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初期,黄帝陵接待量为几千人
次,2007年达到60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2.9亿元。黄帝陵不
仅成为黄陵县乃至全国的一张名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帝陵祭典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创建为陕西省旅游
强县,目前正向中国旅游强县迈进。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陵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
民生,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各项事业,使人们共
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黄陵县按照教育优先的原则,先后完成“四制”改革,中小学危
房改造、教育现代化,使黄陵的教育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教学质
量稳步提升,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1.7万名中小学生得到实惠。
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为目标,科技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
强。深化和巩固卫生制度改革成果,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
三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农村
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健全,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创建
了省级计生综合服务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城市环境卫生逐步改善。县城中心广场、湖滨公园、文体广场的相继
建成,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完成了大型文化丛书《黄
陵文典》编纂工作,城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扶贫、信访、综合治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实施了
印台山、东门口、档案局后山、黄花沟、仓村杨岭、店头南川等地质
灾害治理工程,县城大气污染治理、沮河污染治理和店头矿区环境综
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生态环境和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开展“三创”活动 全面提升民族圣地新形象
黄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是亿万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朝圣之地。近年
来,黄陵县全力打造圣地新形象,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原区以苹果为
主的优势产业和川道地区以种、养、加为主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煤
炭开采、煤能转化的工业经济和以黄帝陵旅游为核心的寻根祭祖名牌
旅游,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在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之年——
2008年,黄陵县又提出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平安
县的“三创”目标,并将“三创”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使黄陵这个民族圣地的城市建设、旅游环境向全国最好看齐,向一流
奋进,使民族圣地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
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景区经过1992年以来的整
修,初步显现出宏伟、古朴、庄严、肃穆的气势,每年清明节国家都
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重阳节黄陵县举行富有特色的民间祭
祖活动,来这里谒陵祭祖的人不断增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
了市场消费,带动了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三产在整个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已达36%。同时,积极开发包装千佛洞、秦直道等新的
旅游项目,“农家乐”旅游初显生机,增加了旅游综合收入。在此基
础上,黄陵县提出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以建设黄帝陵景区和其他景点
为重点,增加黄帝陵文化内涵,提高黄陵的综合服务功能。建成文物
展室、书画展室、地方特色文化展室和影视厅,完成防火墙第二标段
的建设任务、黄帝陵四星级宾馆的主体建设及部分装修任务,景区大
屏幕也投入使用,在做好黄帝陵核心景区的建设的同时,加大新景区
的开发与建设力度,完成双龙万安禅院景区的大门、游步道及院落整
治、绿化任务,加快百药沟森林公园、侯庄湫、田庄东石狮“龙乡奇
柏园”、侯庄“梦笔生花柏”等新景点的开发建设步伐。开展“十佳
导游”、“十佳讲解员”、“十佳服务员”、“十佳厨师”、“十佳
出租车司机”等活动,强力推进黄陵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
水平的提高。
黄陵是旅游城市,环境卫生至关重要,2005年,县上提出创建省
级卫生县城,经过4年的努力,特别是去年以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投
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为全面达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今年黄陵县
继续把创卫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树立“人人为
创卫出力,个个为县城增辉”的意识。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
立良好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市容市貌整治、门店及专业市场整治、
交通秩序整治、建筑工地整治、排水排污垃圾清运整治,加大公共卫
生、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和除“四害”工作的力度。实施创卫细胞工
程,采取包区域、包路段、包清洁、包保洁的“四包”的责任制,下
大力气整治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和机关、社区的环境卫
生。同时,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在全县广泛开展疾病预防、卫生
保健、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卫生、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运动,积极开
展健康生活方式与个人卫生良好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黄陵县以创
建省级平安县为契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从强化城市防控
抓起,以城市辐射农村,以农村巩固城市,通过“一创带三创”(创
建省级平安县,带动创建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平安村镇)活动,建
立起了“交警管线、巡警管面、派出所管片、保安管点、群防群治队
伍看楼护院”的防控体系,形成立体化工作网络,使治安防范实现由
单一向全面、由专业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的转变,提高了治安防范
的整体效能,确保全县的社会稳定,初步形成了警力控制、民力、防
范、科技监控、指挥高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治安防控新格
局。
30年岁月峥嵘,30年历程光辉,一个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繁荣
的新黄陵开始了厚积薄发、快速崛起的新征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