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城市东英村原党支部书记郭孝义。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电影《清风碑》已经进入即将封镜时分。距郭孝义故居不远处搭
就的摄影棚,每天吸引着大批参观的人群。人们很好奇,想知道这部
主旋律的影片,将如何诠释这位两年前因公殉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尤其是曾经和郭孝义朝夕相处的乡亲们,不相信一部短短的影片能盛
下郭支书那些道不尽的感人故事!
郭孝义是咋死的?乡亲们说,是为给村上省40块钱而死的。
两年前,也是这样的初冬时分。
村里的抽水站急需一批水管。村上拿不出一分钱,郭孝义被逼得
没办法,只好把女儿的学费拿出来。为了省钱,他跑遍了城里所有卖
管子的地方,反复看,反复比,左挑右比,忙活了大半天,终于选定
了质优价廉的水管。管子买好了,咋运到村里呢?城里有快运车,本
来立马就能送。可孝义嫌运费太贵,非要让货主运,因为让货主运能
省40块钱。货主说让他运可以,就是得等到下班,趁着天黑才有时间。
孝义说,天黑就天黑吧,咱也不急等这半天时辰。
到了晚上送货时,由于货主对路况不熟,把车陷在了离东英村不
远的水沟里。电话打来,郭孝义正在收缴合疗费。他撂下手头活路,
对会计郭同川说,甭麻烦其他人了,咱俩开三轮车过去看看。
郭同川的心情最为沉重,以至两年过去后,他依旧无法平静地叙
说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在回来的路上,他开着三轮车,郭孝义就坐
在车厢里,和他唠着村里的工作。车子驶过铁道闸口后,在开始上坡
的时候,他突然听不到郭孝义说话的声音,以为连日的忙碌,让他太
困太乏,靠着车厢开始打盹了。当他意识到大事不好,疯了一样折身
寻找从车上颠下去的郭孝义时,郭孝义躺在铁道闸口的路基下面,已
经奄奄一息。他在抓住同川伸过来救他的手时,仍惦念着车上的水管,
拼尽全力崩出了两个字:“管子!”然后,才软软地倒在同川的怀里,
再没有醒来。
郭同川说,那天是2006年的11月21日。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一个
忌日。
为给村上修路,郭孝义卖他爸的棺材卖他家的牛
1999年10月初,几天的大雨把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191户老百姓急
坏了。村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土路早就被雨水浸泡得泥泞不堪,几
天前,有人娶媳妇,嫁妆都拉不进来。老天再不放晴,那条不足两米
宽的土路就可能彻底被泡毁了。
这天,新支书郭孝义提出来要开个会,讨论一下通村路的问题。
外面淅淅沥沥下着雨,屋子里静悄悄的。
“我想给咱把路修好,修一条能走汽车的油路。”郭孝义的话,
引来一屋子人诧异的目光。要知道,这是一个历任村支书都避而不谈
的话题,他郭孝义咋就敢放这样的“大话”呢?看着大伙半信半疑的
目光,郭孝义几乎是用宣誓般的语气告诉大家,“不解决群众的行路
难、吃水难,不给村民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不改变村子的面貌,
我就不当这个村支书!”
就是这句话,让郭孝义整整艰难地奋斗了七年。
天一放晴,精瘦的郭孝义亲自带着家人、带着村干部率先出工了。
“孝义真的要修路了,村干部已经都干上了!”榜样的力量是无
穷的!随后的几天里,东英村的男女老少都行动起来了,这火热的场
面,让东英人至今难忘。十多岁的孩子拿起了铁锹,80多岁的老太太
也站到了工程第一线,能出工的村民全部出动了。在原有道路的基础
上,填沟、平坡、拓宽,不到一个月时间,一条三米多宽的土路从东
英村蜿蜒而出。
看着简易的通村路,村民们高兴极了!盼了多少年的路总算动工
了,大家围着支书问:“孝义呀,啥时候给咱这路铺油啊?”
修土路,有劳力就行,但要把土路改成油路,钱的问题就现实地
摆在郭孝义的面前了。
说到钱,郭孝义真的有些惭愧。从部队退伍后,本来可以利用自
己修理电机的手艺给家里多挣些钱,可因为村里的小学缺教师,他硬
是当了几年收入不高的代理教师。
1999年,离开学校的郭孝义,好不容易在战友的工地里得到一份
月薪近2000元的打工机会,却为了村里干部群众的重托,毅然辞职回
家当了村支书。
现在,全家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妻子刘秀能那点微薄的种地所得。
为了孩子上学和家里的生活开支,妻子干起了男人们干的活路。为了
一天能挣20元钱,她像男人一样,来来回回要背40公斤一袋的水泥。
短短半个月,后背上磨出了血泡。
钱,是他这个小家的烦心事。现在,他给800多口东英人当“家长
”了,钱就更显烦心了。村会计郭同川,给郭孝义算了一笔账:要给
路面铺砂石,全村需要人均集资80元。这对于缺少现金收入的东英人
来说,不算个小数字。如果自己不带头多拿点,怎么跟群众开口?
这时,正是2000年的秋耕时节。妻子每天拉着家里的耕牛去犁地,
郭孝义看着这头牛陷入沉思。终于有一天,他跟妻子开口了:“村里
路面要硬化,没钱,咱把牛卖了先修路吧!”
耕牛卖了1000多元。这1000元钱,让大家看到郭孝义修路的决心。
“孝义家不宽裕,人家卖了牛拿出1000元给村上修路呢,咱咋能不捐
钱呢?”83岁的郭养善说,“那会儿,谁家要是赖着不肯出集资款,
大家都会在后头戳脊梁骨。”
村干部们带头捐款,你一千,我几百,很快东英村的修路工程有
了启动资金。一些村民还主动把集资款送到郭孝义家里去。
当沙石路铺好时,郭孝义,一个1.74米的汉子,硬是劳累得只剩
下50公斤。
2002年,国家实行“村村通”政策,每铺设一公里柏油路补助2
万元。郭孝义意识到这是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绝好机遇。但是,按
照政策规定,想争取到这个补助,村里至少还得出一笔不小数目的配
套资金。
刚刚让群众集了资,这次再集的话,郭孝义觉得自己张不了这个
口。因为大伙的日子都紧巴,他心里不忍。可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呀,
错过了太可惜!怎么办?万般无奈的郭孝义,只好托人以他个人的名
义,在信用社贷了5000元的款。可这还是远远不够。而家里也早已没
有值钱东西可卖了,孝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还有啥办法呢?突然,
他想到家里不是还有一副给老人准备的棺材么,能卖不少钱呢!
有了卖棺板的想法,他自己都觉得不孝和心酸:父母都是七十多
岁的人了,没有享福倒也罢了,现在自己竟然要大逆不道地卖他们的
棺板,唉……
被钱折磨得无路可走的孝义,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把心一横,“
扑通”跪到父亲面前,给老人磕了个头,含着泪说:“爸,现在村上
修路没钱,你和我妈身子骨都硬朗,棺板放着暂时也用不着,能不能
让我先卖了给村上修路,以后咱们再买好的?”
孝义卖棺材修路,一下子感动了村里那么多的人。为大伙修路,
人家连老人的棺板都卖了,咱什么样的钱不能掏呢!没有强制,没有
号召,大伙纷纷自觉地捐款集资,顺利地争取到了修路补助款,圆了
东英村人老几辈的油路梦。
油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果商也来了,可是,郭孝义却神
秘地“失踪”了。连续三个月,他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谁也不晓
得他去了哪儿。只有替他当班的村干部知道,他去北山的煤矿挖煤去
了。
原来,村上修路时,欠下了一些工程款,一直没有还清,工程队
多次上门催要。集体没有一分钱,孝义也不想再通过集资连累乡亲们,
无奈之下,就悄悄地去了一百里外的桑树坪西沟煤矿当了临时挖煤工。
在矿上,他要求矿长把最脏、最累、最危险、最挣钱的活给他。就这
样,差点把命搭进去的郭孝义,拿自己打工挣的4500元,还清了村里
的欠款。
郭孝义为村水站搭进的不光是金钱,还有生命
把路修好,解决了行路难后,郭孝义第二个目标:要给村里引来
水。
沟畔上的东英村,世世代代都缺水。一村人的吃水都要从一百多
米深的井里用辘轳往上绞,即使青壮劳力,一个晌午也绞不了几桶水。
每逢井水枯竭,村民就要到五里外的深沟里背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国家曾在这里修过一个水库,由于设计缺陷和管理问题,水库一直没
有正常使用。郭孝义觉得这是个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水站修复一下,
足够解决东英村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难题。通过他不懈地努力,硬
是把原来不在计划内的东英村水站修复、扩建工程挤进了市上的农业
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到了22万元的项目资金。并率先拿出自己的4000
元积蓄,发动村民再集资2万多元,作为配套资金,拉开了水利工程大
会战。安了一台水泵,铺了1880米的管道,衬砌了2000米的水渠,累
计开挖回填土方3200立方米。把水终于引到东英村,户户通上自来水
,水地一下子增加到了1200亩。
为了这个水站能正常运转,郭孝义让他的老父亲长年义务维修和
看护水站。冬闲季节,担心水站的设备被盗,郭孝义叫上自己的家人,
用平板车把笨重的水泵拉回来保存在家里,使用时又用平板车拉到水
站。来来往往,一个冬天要把水泵运几十趟。为了引水,郭孝义大冬
天跳到冰冷的水渠里;为了给村上省钱,他和自己的兄弟义务清理淤
泥。村民们说,这个水站让郭孝义吃尽了苦头。水管员在郭孝义死后,
拿着一沓子票据泣不成声。那厚厚的票据足足有1.3万多元,全部是
几年来郭孝义为水站垫付的资金。
郭孝义生前为水付出的心血最大,他死后的第三天,他的老父亲
忍受着失子之痛,带领其他两个儿子和女儿,把大儿子郭孝义刚刚买
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安装的水管,全部安装到位。装水管前,老人的
小儿媳流着泪说:爸,你是不是老糊涂了,我大哥为这些水管连命都
搭上了,你还碰它干啥!老人说:孩子,正因为你哥为它送了命,我
们才要尽快地把它安上,好让你哥在天上安心啊!
水管换上了,水源接通了。打开水龙头,村民郭权虎呜呜地哭了:
我们这不是在喝水,是喝孝义哥的血哩!
为了帮村民增收,郭孝义带领大伙调整产业结构
有了水,他开始引导大伙在粮食之外,寻找新产业。他外出考察,
请教专家,专门制订了《因地制宜,大力倡导椒、果产业,积极发展
多种经营》的东英村发展规划,号召群众退耕还林,建立以花椒和苹
果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不断拓宽群众的致富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为了鼓励村民学用新技术,每次村里使用新化肥、农药,郭孝义
都要先用自家的果树“做试验”。在一次试验中,他家新栽植的32棵
苹果树全被烧死,妻子心疼地哭了,他却说:“没啥,要是把群众的
树烧死了,那损失才叫大哩!”
1998年,东英村的果椒数量不足1万株,通过短短3年,郭孝义让
全村的椒果树增加到了8万多株。椒果让东英村的人均收入一下子增
加了500元。
正当大伙为此兴奋不已时,2002年冬天的一场大冻灾,给东英村
带来巨大损失,成片成片的花椒树被冻死。很多人伤心绝望地哭了,
刚刚燃起的致富希望被当头浇灭。在这个关键时刻,郭孝义没有被打
垮。理想主义的光芒在这个农民干部的身上再次闪耀。他在群众会上
给大伙鼓劲:老天堵了咱的门,咱就跳起来爬窗子!
怎样“爬窗子”呢?慌乱无神的大伙,都眼巴巴地等着孝义拿主
意。会后,郭孝义让干部们撂下手头的私活,分头行动,外出打听新
路子。
当时,高酸果种植成本低,投资少,适应性强,好管理,效益比
苹果还高。郭孝义听说后,急忙通过收购高酸果的中鲁公司选中了产
量高、质量好、买价贵的“澳洲青”作为高产品种,并到处联系树苗,
收集种植技术。为了让村民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损失,他自己掏钱请客,
与中鲁公司签订了高酸果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收购合同。当年
,东英村就种植高酸果达100多亩。
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郭孝义鼓励村民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加工
业。
村民郭建勇对养鸡很有研究,懂技术且资金充足,就是没有地方
做鸡舍。郭孝义知道后连鞋带也没顾上扣,跑到郭建勇家了解情况,
当场答应将已停办两年的村学校教室腾出来给他做鸡舍。
养猪大户郭存超多年养猪效益不好,一筹莫展。郭孝义知道后,
免费帮他焊接猪槽,还帮他分析赔本原因,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调整饲
养时间,使猪出槽时间正好符合猪肉价高的时段,当年就盈利7000多
元,加上花椒、苹果每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郭孝义经常到外村考察,学习致富经验,他感到,村上光有养殖
业还远远不够,必须发展多种加工业,带动村民致富。在郭孝义的鼓
励下,三组村民郭旺民想在村西头办个木材加工厂,却因机械动力用
电量大,接电源困难而束手无策。郭孝义闻讯立即到电管站帮他交涉,
协助他察看线路,购买器材,整整忙了一个星期。旺民的木材加工厂
开业了,生意火爆,财路大开。
8年来,郭孝义每年都给自己下任务,定计划,坚定地认为,只要
通过努力和奋斗,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信念不倒,东英村就一定能
富起来。可惜,这个美好的愿望,孝义他自己永远看不到了。好在他
的精神还在,他的音容笑貌还在。芝阳镇的党委书记王勇说,孝义遗
留的那个日记本,现在被干部们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本上写着东英
村的三年规划:2006年冬,拓宽主巷道;2007年硬化、亮化(主巷道
),争取村里的电网改造;2008年,大搞规模养殖,给养殖户解决场
地、联系资金……得了孝义“精神真传”的村干部们发誓,孝义生前
没有实现的夙愿,他们一定要完成!
(本报记者 卢萌 林琳 刘义 张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