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里拥有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唐华清池,传说中的女娲补天、
抟土造人和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商鞅变法、楚汉相争的鸿门宴、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都发生在这里。改革开放30年,这个见证中国历
史变迁,王朝更替的京畿之地,发展脉络逐步清晰,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83.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44.0753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62.4倍、21.3倍、303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20元,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节
节攀升的经济指标,显示了临潼30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
30年风云激荡,30年波澜壮阔,30年沧桑巨变。经过改革开放30
年的洗礼,临潼这个西部小城,已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迈上了工业
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伟大征程,实现了从西部小
城到现代化新区,从农业大县到旅游名区的嬗变,走出了一条城乡融
合、产业互动的新路子,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30年创新探索,30年拼搏奋进,30年辛勤耕耘。临潼就像一个窗
口,一个缩影,全景式再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奋进历程,演绎了一段
充满希冀与汗水、艰辛与辉煌的难忘岁月,谱写了一首顽强拼搏、锐
意进取的时代壮歌。
嬗变一:从“不愿干”到“抢着干”
赵军贤,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三八”红旗手,在谈起改革开
放30年的感受时,无不感慨地说:“改革开放30年,自己最深的感受
是人们观念的变化。”“30年前,群众思想都比较保守,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整天围着土地转。1983年,土地下放后,自己开始发展农
副业。那个时候,虽然政策允许搞副业了,但周围的乡党都不理解,
有的当面质疑,这么好的麦地你种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行不行;有
的则在背地里评论,军贤这娃是不是有问题,放着好好粮食不种,尽
胡成精。1987年我开始搞西红柿制种,与群众签合同时,因为怕担风
险,当时已口头答应从事制种的100多户群众,剩下不到5户。为了改
变群众种植观念,自己承担了全部风险,最终消除了群众的顾虑,与
40户群众签订了合同,当年制种户普遍受益。90年,我组织村民成立
了科技联合体,1994年注册成立了西安市番茄研究所,西红柿制种很
快得到发展。现在,全区制种户2000多户,面积达到3000多亩,临潼
生产的优质西红柿种子,远销全国各个省市,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60
%以上,仅制种一项收入就达到1000万元。”
正如赵军贤说的那样,临潼的发展,像全国大部分地方一样,在
发展思路的确立上经历了一个从等待观望、徘徊争论、开拓实干的过
程。
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一直束缚人们的思想,是以
农为主,还是以旅游为龙头,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农业大县、财政弱
县的窘状在争论中始终变化不大。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
一石激起千层浪。临潼人紧紧围绕“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的要求,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把解放思想与提升境界,理清思路结合
起来,1992年以来的大讨论、务虚研讨活动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荡
涤着临潼人的观念,拨动着临潼人的心弦,临潼人不再争论,用知与
行,胆与识解读和诠释着新临潼的形象,从“以粮为纲”、“农业旅
游并重”,到“旅游领跑、工业强区、多经富民”、“创中国旅游名
城、建西安经济强区”,再到打造“中国第一景区、建设御温泉之都”
;从八大园区、一带三区到一个中心、三大组团、六大经济板块、六
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的1366空间发展布局,临潼发展的脉络在观念更新、
境界提升中不断丰富、更具理性、日臻科学。
新理念激发大改革,好思路推动快发展。改革开放模式的创新,
科学发展境界的提升,为临潼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旅游、工业、
农业成为助推临潼发展的精、气、神,催生出西安东部副中心这颗冉
冉新星。
嬗变二:从1500万元到40亿元
拥有两个名牌产品,年产值由1500万元跃升至40亿元的陕西鼓风
机集团公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临潼工业发展壮大的历程。
陕鼓集团自1968年在临潼建厂到1978年,受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
束缚,年产值增长不大,1978年才达到1500多万元。1992年以后,有
了较快发展。1994年,产值突破1亿元;1996年产值突破2亿元;1998
年突破3亿元。特别是2000年到2007年,陕鼓产值就从3.4亿元达到40.
6亿元,短短的7年间陕鼓的产值增长了近10多倍,且利润的年均增长
速度远远高于产值增速;2006年的一个订单就达1.45亿元,超过了19
96年全年的工业总产值。如此高速度发展的动力在哪?在问及这个问
题时,陕鼓集团董事长印建安介绍到,“我们陕鼓在发展中始终把市
场化的经营、持续不断的创新作为立厂之本,兴企之基。”在这一理
念的指导下,陕鼓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6月,“陕鼓”牌商标被
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0月,在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与国家
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等部门共同组织的“2006年中国品牌500强”
评价中,“陕鼓”品牌经综合评估,在中国品牌500强中排名第97位;
陕鼓品牌还被商务部授予“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在临潼,陕鼓只是一个缩影。1998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临潼区以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
引领、大项目推进的思路,积极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加快产业升级,
板块经济快速崛起。规划建设的旅游商贸开发区、新生代工业集中区、
新丰工业园区等六大板块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了丰源、骊秦等一大批
具有一定规模的零部件加工企业和银桥、汉兴、邦淇等农副产品深加
工企业,全区初步形成了20多个工业门类和机械加工、农副产品深加
工两大产业集群。2006年,陕鼓、标缝两大骨干企业顺利完成了资产
重组、股份制改造,企业活力显著增强,成为临潼工业和税收的“顶
梁柱”。与此同时,银桥液态奶、陕鼓轴流压缩机等五种产品荣获中
国名牌产品称号,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35.38亿元,是1978年时的14
8.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39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
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8%。临潼工业被专家学者称为“临潼现象”
。
大招商才能大发展。思想观念更新、发展信心更足的临潼人民,
以博大包容的胸襟、高瞻远瞩的目光,践行“走出去、请进来”,积
极主动参与地区经济的交流合作,先后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重
点企业保护制度,建成了一条龙服务大厅,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主动
上门,前来洽谈投资事宜的客商明显增多,仅2007年就签订各类合同
项目125个,实际利用内资22亿元,外资1210万美元。伊利乳业、中
立石油、甲醇汽柴油等一批投资大、前景好的知名企业相继建成运营,
成为临潼发展新的动力源。
在经济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全区经济结构悄然发生改变,第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50.930.2
18.9调整为18.455.226.4,成功实现了由单纯农业经济向多元经
济发展的过渡。临潼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全面展开,由点到面,风起
云涌,发展高潮悄然来临。
嬗变三:从“小景点”到“大景区”
1974年,临潼的一片麦田里发现了兵马俑,发掘了5年多,还是
一个土疙瘩。1979年,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正式拉开临潼旅游业
发展的序幕。
十七大代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著名文物专家吴永琪谈
起兵马俑的发展史时说:“兵马俑的发展就像临潼旅游业一样,前些
年虽有所发展,但变化最大的还是这几年。”
进入新世纪,临潼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国际化的眼光审视和定位
旅游产业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相继提出了创中
国旅游名城,打造中国第一景区、建设中国御温泉之都、建设国家旅
游产业基地的目标。临潼旅游随之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期,
一大批旅游项目开工建成,一个大景区、大产业、大旅游的格局日益
清晰。
2003年,投入6.5亿元,实施了秦俑馆馆前环境改造工程,绿化
区、服务区面积达到54万平方米,整个馆区是原来的50多倍,年接待
游客250多万人。
2005年,唐·芙蓉园建成开放,华清宫的游览区面积扩大至168
亩。
2006年,斥资近亿元的中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舞剧《长恨歌》在
临潼上映,融6000年沐浴文化于一体的华清·爱琴海建成开放,开启
了临潼旅游文化新纪元。
2007年,秦陵遗址公园全面完成拆迁任务,承启几任领导夙愿的
唐华清宫遗址恢复保护项目拉开帷幕,一批高星级温泉酒店也开始启
动建设。
连接区内两个5A级景区和4A级景区的城市快速干道景观整治工程
正在抓紧实施,这条汇聚秦唐和关中民居风格“一线三带六珠”的旅
游景观大道、历史文化长廊,将以其文化与风景相互融合的方式向世
人呈现强秦和盛唐的优美画卷。
依托景点建设景区,临潼人再次吹响了品牌旅游的号角。他们启
动新区建设,转移旧城功能,推进景城分治,临潼景区4+1的格局正
在形成,“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品牌成为临潼城市名片,临潼
正在由旅游名区向旅游强区加速迈进。
30年间,临潼旅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由单一游到多元
游、由小景点到大景区、由坐着等到跑着干的转变。旅游综合收入达
到12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
嬗变四:从“小堡子”到“卫星城”
临潼城郭始建于唐天宝3年,天宝7年更名昭应县,一度繁华似锦,
万商云集。至宋元后,历经兵火,骊宫殿宇多成废墟,直到解放时,
面积仅为0.36平方公里。
“临潼以前只有南北两条大街,十几分钟就可以走完。”50多岁
的临潼下北街居民老杨这样给我们描述着30年前的临潼。“那时,我
家周围都是农田,最高的建筑就是村里的广播室。现在,没想到我住
的地方都成了城中心,超市、酒店到处都有,中心广场比当年的华清
池还要大,楼盖到了28层,这都是以前不敢想的呀。”
1993年,人民路的正式建成通车,开启了临潼城市化进程的新篇
章;
1997年,临潼撤县设区,焕发了新的生机;
1999年,建成了第一个城市广场,实现了临潼由县城到城市的跨
越;
跨入新世纪,临潼区委、区政府按照东连西进、南抑北拓的发展
思路,坚持大手笔谋划,高起点定位,陕鼓大道、广场西路、东环路、
北环路、东二环、健康路、城市快速干道、草(滩)临(潼)路、临
(潼)灞(桥)路、108国道改造等一系列道路工程的实施,拉大了
城市骨架,形成了五纵三横、环状连接的道路网络,打通了临潼向东
向西发展的瓶颈,形成了融入西安、对接渭南的良好发展格局。城市
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的不到4平方公里增加到30多平方公里,扩大了
近10倍。
随着城市的扩张,公共服务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公共绿地增加
到10公顷,公交线路发展到15条,公交车增加到306辆,瑞麟·君府
等16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入驻临潼,城镇人口达到50.7万人,商品房均
价达到1700元/平方米,全区城镇化水平由9.4%提高到75%。
城市的扩张促进了临潼商贸流通的繁荣,原有八大国有供销社被
众家、人人乐、上海客都、鑫隆财富大街等一批专卖店、连锁店、大
超市、大商场替代。城市购物功能、消费功能日益完善,全区商贸服
务网点达到9630个,从业人员达到20562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到29.32亿元。
如今,临潼大地处处热火朝天,一条条道路延伸相连,一幢幢高
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商业小区相继建成……入夜,整个临潼到
处是灯群、灯路、灯阵,处处流光溢彩,五彩缤纷,成为一个壮观亮
丽的不夜城。
嬗变五:从土坯房到小洋楼
走进秦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齐的
小洋楼,广场、路灯、绿化带使这个临潼兵马俑边上刚刚建起5年时
间的搬迁村处处洋溢着城市的气息。
“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是我们人老几辈都没有想到的事”,经
营着一家农家乐的老杨说。“我们秦俑村原来是一片荒地,村民是从
周边代王东杨村、下和村拆迁安置过来的。”回忆起30年前的情景,
老杨眯着眼慢慢地说道,“我家6口人挤在一个土坯房里,那时候电
还没有通,一到天黑,想干个啥,只有点煤油灯,一遇到下雨,屋里
头盆盆罐罐就得搬出来,四处接雨。1982年,村里头第一次通上电;
1984年,村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全村人像赶集一样每天都聚到
一块去看;1988年,村里有了第一条砂石路;1990年,我家盖上了三
间大瓦房;1993年,我家也买上了14寸的彩电;1994年,我买了第一
辆摩托车;2003年,馆前建设开始动工,我家被拆迁,我用赔偿款买
了一辆运输卡车,一年就挣了6万多……”
从2002年开始,临潼区逐步免除了农村五统三提、农业税,农村
群众人均减负55.05元;2004年,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
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医疗保险;2006年,免除了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
学杂费,人均减负215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收
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水涨船高”,改革开放的目标变得清晰而有
质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早已成为历史。汽车、电脑、手机
等昔日农民望尘莫及的贵重物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临潼百姓
的消费新宠。全区建立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的生
活消费得到实质保障。
“没有临潼奶畜的快速发展,就没有银桥的蓬勃壮大。”两届全
国人大代表、奥运火炬传递手、银桥集团董事长刘华国感慨地说。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临潼传统农业
模式经历一次次大的冲击,从以粮为纲到多经富民再到一带三区,临
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度在不断加大,广度不断拓展。奶畜、蔬菜、
杂果三大农业特色产品已成为临潼现代农业的品牌和标志。2007年,
全区奶牛存栏达到5.67万头,奶类总产18.8万吨,奶牛存栏位居全省
第二,奶产量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区。在奶畜业发展集
中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来自奶畜业。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
菜产量达到35.5万吨,番茄制种产业占全国的60%,成为全国最大的
番茄制种基地,西优、金鹏蔬菜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临潼石榴”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
“临绿”牌石榴获全国金奖,远销欧美等国家,成为全国最大石榴生
产基地。久负盛名的“火晶柿子”也已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
银桥、伊利两大乳制品龙头企业迅速壮大,秦俑牌奶粉、银桥牌液体
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临潼已成为西安乃至陕西重要的农业产业
基地。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广
大农村迎来了一个设施大建设、面貌大改善的春天。资金向农村流动,
政策向农村倾斜,触角向农村延伸。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
施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方式
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刘寨村、下和村等10个新农村试点村和36个重
点村建设成效明显,走在了省市的前列,芷阳村正在申报全国标准化
示范村,新丰、相桥街道先后成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骊山
街道获全国文明城镇称号,临潼已进入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新阶段。
历经改革开放30年洗礼,今日临潼正犹如一艘拉响长笛的巨轮,
承载着希望,乘风破浪,扬帆前行。
(蔡君丽 姚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