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西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宣传提纲
2009-04-30
  2009年是西藏平息达赖集团全面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充分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赋予的职责,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立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是满足人民愿望、顺应人民呼声、代表人民意志的重大决定,是西藏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充分认识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重大意义   1959年3月10日,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为了维护由官家、贵族和寺庙上层僧侣组成的占人口不到5%的三大领主的阶级利益,永远维护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公然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的全面武装叛乱。在反动派的猖狂进攻面前,中央政府果断决策: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   1959年3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布国务院命令,责成西藏军区彻底平息叛乱,立即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地方职权。西藏地方政府的解散,标志着在西藏延续了700多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灭亡。这一天是西藏历史上的分水岭,它的过去是黑暗落后残酷反动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它的未来是百万农奴在翻身解放、获得基本人权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从这一天开始,西藏人民永远结束了一段不堪回首的苦难历史,开创了一片拥有人权、当家作主的新天地。这一天的伟大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宣告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灭亡。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是三大领主统治压迫剥削广大农奴的专政工具,这个政权的一切职能,都是为了维护贵族、官家、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对广大农奴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这个政权的统治之下,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广大农奴苦不堪言。   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决不是达赖集团所描绘的香格里拉,那时的西藏,农业生产使用的是木犁耕地、牦牛踩场脱粒的落后耕作方法,一些地方长期保持“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直到1952年,西藏农业总产值仅为1.4亿元,全区人均农业总产值不过124.46元,粮食平均亩产只有8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125公斤,农作物的产量一般不超过种子的五、六倍。牧业靠天养畜,生产能力低下,自然灾害经常造成牲畜大批死亡。1952年,西藏牲畜总头数仅为974万头(只)。统治阶层限制手工业的发展,明文规定“不得花样翻新”,手工业发展非常缓慢。没有一条正规公路,货物运输、邮件传递全靠人背畜驮。拉萨仅有一座装机125千瓦、时断时续发电的水电站,供达赖及其少数人使用。没有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学校,全区仅有2000余名僧侣和贵族子弟在旧式官办学校和私塾学习,广大农奴和奴隶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只有三所医疗设备极其简陋的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医务人员不到百人,加上民间藏医也只有400余人,平均每千人只有不到0.4名医务人员,人均寿命只有35.5岁,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西藏和平解放前的150年间,有过4次天花大流行。1925年的一次,拉萨地区就有7000人丧生。1934年和1937年的两次伤寒流行,拉萨又有5000余人死亡。当某些传染病暴发时,原西藏地方政府不是采取措施救治病人,而是把病人赶进深山峡谷,派兵把守山口,将病人困死。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在多年后回忆道:“记得上世纪40年代,我同一些知心朋友曾多次交谈过西藏旧社会的危机,大家均认为照老样子下去,用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得毁灭。因此,民主改革不仅解放了农奴,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也拯救了整个西藏。”   废除只为少数人服务、严重阻碍西藏社会发展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1959年3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布的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的国务院令,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反映西藏最广大人民的心愿。在旧制度灭亡的同时,是西藏百万农奴的新生。   ——终结了绝大多数人没有生产资料的历史。旧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牲畜都由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三大领主占有。据17世纪清朝初年统计,当时西藏约有耕地300万克(这里的“克”为旧西藏土地面积单位,1克相当于1亩),其中30.9%为封建地方政府占有,29.6%为贵族占有,39.5%为寺院和上层僧侣占有。此后,三大领主垄断生产资料的状况没有丝毫改变,占西藏人口90%左右的农奴和5%的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依附农奴主,靠耕种份地、放牧牲畜和从事杂役维持生计。这种所有制形式是农奴主阶级剥夺和侵犯农奴和奴隶人权的经济基础,也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更是农奴的穷根子。在平叛和民主改革中,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奴和奴隶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摧毁了农奴主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起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到1961年初,翻身农奴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所有证。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改变,彻底瓦解了封建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为广大农奴和奴隶拥有基本自由、基本人权提供了物质保证。   ——终结了农奴遭受残酷经济剥削的历史。农奴主对农奴的剥削,主要形式为“差”。这是一种包括徭役、赋税、地(畜)租在内的含义十分广泛的差税总称,统称乌拉差役。仅西藏地方政府征收的差税就达200多种。农奴为地方政府和庄园领主所支的差,一般要占农奴户劳动量的50%以上,有的高达70一80%。乌拉差役又有内、外差之分。内差是农奴向直接依附的领主及其代理人支应的差役。外差是农奴给西藏地方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支的差役。其中农奴负担最重的是运输差。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各种物资的运输全靠人背畜驮。农奴长年累月跋山涉水为地方政府运输物资,支差之苦正如谚语中所言“靴子无底,牛背无毛”。同时,外差中从吃到用的各种实物差,都是以三大领主的需要作为“差”的依据,这些无偿提供酥油、青稞、柴草、马料等差役,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身上。   位于山南地区乃东县雅砻河畔的凯松庄园,是大贵族索康·旺清格勒的庄园之一。民主改革前,庄园有农奴59户,302人,土地1200亩。每年庄园主索康及其代理人摊派的税收18项、差役14项,占劳动日26800天;西藏地方政府摊派的税收9项,差役10项,占劳动日2700多天,热乌曲林寺摊派的税收7项、差役3项,占劳动日900多天。三大领主每年向凯松庄园的农奴掠夺实物共计:青稞233520斤,糌粑4984斤,面粉66斤,青油1180斤,酥油368斤,鸡蛋6380个,牛一头,牛尾22条,羊3只,羊毛154斤,青草3200斤,麻皮、皂树皮各1800斤,藏酒10罐,哈达42条,掠夺的藏银共计14900多两。如此沉重的差役租税,全摊在庄园内140个劳动力的身上,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要给三大领主服210多天的无偿劳役,提供和缴纳1600多斤粮食、100两藏银。三大领主对农奴的剥削,由此可见一斑。   在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里,农奴究竟应支多少乌拉差役,事实上全由三大领主说了算,农奴主的意志就是征敛乌拉差役的标准。正如谚语所说的:“领主需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差,当地出产什么,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差。差税像头发一样多,水波一样不断。”   在旧西藏,三大领主都是大大小小的高利贷剥削者。历代达赖喇嘛设有专管自己放债的机构,把每年对达赖的部分“供养”收入作为高利贷放给群众,牟取暴利。西藏地方政府设有放债机构,放债、收息成为各级官员的行政职责。西藏很多寺庙也参与放债,高利贷盘剥的收入占三大寺总收入的25-30%。贵族绝大多数也放高利贷,债息在其家庭收入中一般要占15%。农奴为了活命则不得不举债,欠债的农奴占农奴总户数的90%以上。农奴所负的债务,形式上分为新债、子孙债、连保债、集体摊派债等等。其中1/3以上是子孙债,也称旧债,是祖祖辈辈欠下的。这种债由于利上加利,永远也还不完。墨竹工卡县仁庆里乡贫苦农奴次仁贡布,人们叫他“十万克”。他的祖父曾向色拉寺借粮债50克,这笔债他已还了18年,他的父亲还了40年,祖父本人还了几十年,大约已还了四、五万公斤粮食,可是到了第十九个年头时,债主说还欠140万公斤粮食。三大领主利用农奴欠债,强占农奴差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掠夺农奴家产,甚至强迫农奴的子女抵债。   乌拉差役和高利贷盘剥,使百万农奴一贫如洗,生活走向绝境。在民主改革中,乌拉差役和高利贷剥削被废除,劳动成果归百万农奴所有,极大地维护了劳动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终结了农奴遭受黑暗政治压迫的历史。旧西藏地方政权由上层僧侣、贵族联合专政,“政教合一”制度下的统治系统,官员均由僧、俗农奴主担任。广大农奴没有丝毫的政治权利,绝对不能担任政府职务。为了维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统治秩序,农奴主阶级制订法律,运用法庭、监狱等机关,对广大农奴实行压迫。直到20世纪中期,西藏地方政府还沿用几百年前的法律,将人分成“三等九级”,大贵族、大活佛和高级官员被认为是天生高贵的人,处于最上等地位,而广大农奴则被划为下等人,命价也有高低不同。屠夫、铁匠等下等下级之人,其命价仅值一根草绳。不同等级的人触犯同一刑律,其量刑标准和处置方法也不相同。仆人使主人受伤的,要砍掉仆人的手或脚;主人打伤仆人,治疗即可,不付给任何赔偿费。农奴主和农奴在法律上的地位绝对不平等。   朗仔辖是旧西藏地方政府主管拉萨政务的机构,也是审讯、拷打和关押农奴的监狱之一。每年都有许多无辜的农奴被关进朗仔辖,白天戴着脚镣、手铐,晚上十几个人的脚被重木枷连锁在一起。牢房里生满了大小毒蝎,叮蜇着被打得遍体鳞伤、不能动弹的农奴,不计其数的农奴惨死在朗仔辖。被记录、留存下来的一张张被剥下来的人皮、一只只被砍断的手臂,是西藏地方政府血腥统治和镇压广大农奴的最有力的证明。各地农奴主都可以在自己的庄园或部落里设立法庭、监狱,大寺庙也设有法庭、监狱。刑罚名目繁多,如皮包手、戴石帽、抽脚筋、剁手脚、剜眼珠、割鼻、割耳、割舌、站笼、投水等等,手段十分残忍。   已故十世班禅大师1988年4月接受《民族团结》记者采访时曾指出:“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处在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社会。其黑暗、残酷的程度,恐怕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候,僧侣领主都有监狱或私牢。当时刑罚非常野蛮残酷。像剜目、割鼻、断手、剁脚、抽筋、投水等。在西藏最大寺庙之一甘丹寺就有许多手铐、脚镣、棍棒和用来剜目、抽筋等残酷的刑具。”   平叛和民主改革中,废除了一切封建特权,结束了三大领主对百万农奴的残酷政治压迫,建立起崭新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为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提供了政治、法律和制度保证。   ——终结了农奴对三大领主人身依附的历史。旧西藏地方政府规定,农奴只能固定在所属领主的庄园土地上,不得擅自离开,绝对禁止逃亡。“人不无主、地不无差”,三大领主强制占有农奴人身,农奴世世代代依附领主,被束缚在庄园的土地上。凡是人力和畜力能种地的,一律得种差地,并支乌拉差役。农奴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就收回牲畜、农具、差地,降为奴隶。三大领主还把农奴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支配,用于赌博、抵债、赠送、转让和买卖。比如,1943年,大贵族车门·罗布旺杰把100名农奴卖给止贡地区噶珠康萨的僧官洛桑楚成,每个农奴的价钱是60两藏银(合四块银元),另外,他还把400名农奴给功德林寺,抵3000品藏银(约合10000块银元)债。农奴的婚姻必须取得领主的同意,不同领主的农奴婚嫁要缴纳“赎身费”。农奴生小孩要到领主那里缴纳出生税,登记入册,注定终身为奴。农奴若被迫流落外地谋生,要向原属领主交“人役税”,持交税证明,才不至于当作逃亡户处理。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更谈不上人的尊严。当时民谚“生命虽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纵有生命和身体,却没有作主的权利”,是农奴地位的真实写照。   在平叛和民主改革中,先后在农区、牧区、城镇、寺庙废除了三大领主的封建特权和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这是西藏农奴阶级获得人权的根本标志,开创了劳动人民自由自主生活的新时代。   ——终结了农奴遭受宗教奴役的历史。宗教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精神支柱。旧西藏宗教信仰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成为麻痹人民的工具。在政教合一的旧西藏,宗教一方面通过行政权力,对广大人民进行今生统治。寺庙在政治、经济上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一些寺庙还设有监狱、法庭,备制各种刑具,拥有武装僧人。旧西藏有支僧差的规定(即一家有二子或三子必须抽一子入寺为僧),甚至强行抓丁为僧,维持寺庙的僧源,农奴根本谈不上宗教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宗教宣扬农奴主有钱有势,一生享福,农奴无钱无势,一生受苦,都是“命中注定”的。农奴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安于现状,才能有“来世幸福”。如果反抗压迫,“灵魂”要被打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三大领主为了使封建特权神圣化,从精神上奴役人民,凡是与统治阶级意志相违背的任何新思想、新文化和科技知识都被视为异端邪说,从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曾经创造优秀传统文化的西藏人民,由于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和落伍,和平解放前文盲率高达95%以上。   民主改革后,西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政教分离,废除一切封建特权,宗教不得干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成为信教群众的私事,人民群众从政教合一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充分迸发。   总之,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伟大意义,归结到一条,就是终结了西藏人民受苦受难的黑暗时代,开启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   二、百万农奴解放50 年来西藏的历史巨变   从1959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到现在的50年,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50年来,西藏人民的地位,西藏的面貌发生了历史巨变: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改革埋葬了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从此彻底结束了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压迫,进入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享有了充分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发生巨变的根本制度保障。   新西藏人人地位平等,人们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2007年,在西藏的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换届选举中,参选率达到96.4%,有些地方参选率达到100%。经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的340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全国人大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21名代表,其中13名为藏族公民,门巴族、珞巴族各1名。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体现人民的意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为维护西藏人民的切身利益,促进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建设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目前,在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占77.97%。自治区人大主任、自治区主席,市长、县长均由藏族公民担任。西藏社会各界人士还通过各级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   事实证明,政教合一的旧西藏把占西藏人口95%的人变成“会说话的工具”,新西藏把所有的人变成社会的主人。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西藏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现代农牧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现代服务业等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富有西藏特色的国民经济体系。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西藏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到2008年发展到了39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65倍,年均增长8.9%。1959年西藏人均GDP仅为142元,1989年人均GDP首次跃上1000元台阶之后,2001年跃上5000元台阶,2006年跃上10000元台阶。2008年西藏人均GDP达到13861多元,比1959年增加了13719元。从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GDP每年达到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高于同期全国年均水平,是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生产步入现代化。旧西藏社会生产极其落后,没有现代工业可言,粮食产量只有种子的5倍左右。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农牧业现代化、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防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贡献率达到36%。粮食产量由1959年的18.29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95万吨;粮食平均亩产由1959年的80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269公斤;年末牲畜存栏数由1959年的956万头只,增加到2008年的2400万头只。   与农牧业迈入现代化一样,西藏的其它社会生产也步入现代化。工业上,建立起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的包括电力、农畜产品加工业、饮食品加工制造等工业为主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2008年,西藏工业增加值29.68亿元,比1959年的0.15亿元,增加29.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4%。   旧西藏仅有拉萨一座装机125千瓦,时断时续发电的水电站。目前西藏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71.6万千瓦,约210万人用上了电,占总人口的73%。2008年,发电量15.99亿千瓦时,比1959年的88万千瓦增加15.11亿千瓦时。在农村推广清洁能源,3万多户15万农牧民用上了沼气。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现代商业、旅游、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50年来突飞猛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219.64亿元,在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居于首位。   ——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旧西藏处于极度封闭状态,没有一条公路,没有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占西藏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被束缚在三大领主的庄园里。整个社会,几乎与现代文明隔绝。   民主改革后,西藏迅速打破与世隔绝的状态,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为西藏由封闭走向开放提供了坦途。以公路建设为重点,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彻底改变了旧西藏连一条公路都没有的历史。2008年,西藏除墨脱县公路还是季节性通车外,所有县均实现了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3万公里,比1959年的0.73万公里增加4.4万公里;全区客运量达到447.1万人次,比1959年的6.3万人次增加440.8万人次;货运量达到331.63万吨,比1959年的31.1万吨增加300.53万吨。   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彻底冲破了西藏封闭的壁垒。目前西藏基本实现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的目标。西藏邮电业务总量由1959年的9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1.73亿元;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6.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5部/百人。   旅游业的发展是西藏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之前,西藏的旅游业发展几乎是零,20年里仅接待26名真正意义上的境外游客。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西藏旅游业,中央重视、全国支援大规模推进西藏各项事业建设,带动促进了西藏旅游业发展,特别是中央的亲切关怀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西藏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 实现了从零的突破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进藏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00万。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西藏旅游业发展迅猛。2007年,进藏游客达到402.94万人次,是1980年的1151倍;旅游业总收入48.52亿元, 是1980年的3704倍,占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的14.2%。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民主改革前,西藏农牧民在乌拉差役和高利贷的双重剥削下,几乎无人不欠债,谈不上人均纯收入。自他们在民主改革中获得土地和生产资料后,才有了纯收入,此后不断增长。西藏农牧民从民主改革前基本没有收入到1978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5元,198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跃上500元台阶,1997年突破1000元大关,2005年跨过2000元大关,2008年达到3176元,比1978年增加了3001元,年均增长10%以上。尤其是2002年以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2.3%。1978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65元,1986年跃上了1000元台阶,1996年实现5000元,2007年突破10000元大关,2008年达到12482元,比1978年增长了22倍。政府在“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间实施安居工程,使80%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工程实施以来,共有20万户、百万人住进了新房。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8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3平方米。而民主改革前,农牧民居住条件极差,城镇居民人均不足3平方米。   旧西藏缺医少药,人均寿命只有35.5岁。民主改革以来,在农牧民一直享受免费医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人均达到14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西藏共有卫生机构1339个,比1959年增加1277个;实有病床床位7127张,比1959年增加6647张,卫生技术人员9000余人,增加7744人。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了2.5张和3.05人,分别增加2.11张和2.4人。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西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7岁。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西藏有80岁至99岁的老人13580人,百岁以上的老人有62人,是中国人均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西藏总人口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87.08万人,增长1.33倍。   旧西藏农奴世世代代挣扎在饥饿线、死亡线上,更谈不上社会保障。民主改革以来,人民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进行了不懈努力。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后,西藏初步建立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它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和以养老保险为主的城镇干部职工养老保障制度。2000年,西藏实行了与全国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基本一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4年1月,西藏行政区域内股份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单位及其所有从业人员均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2006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自治区级统筹。   为妥善解决五保供养对象在衣、食、住、医、葬等方面的问题,西藏不断提高其供养标准。2001年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将五保户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588元提高到现在的1600元,并根据消费价格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确保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全区农牧民平均生活水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997年的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310元。2007年全区人均收入低于800元的农牧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009年农村低保标准从原来的人均800元提高到人均1100元。   ——人民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民主改革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西藏教育事业。西藏人民普遍享受到以免费教育为基础的民生关怀。从1985年开始,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小学校办学模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2008年,西藏73个县(市、区)已全部实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完成扫盲,70个县完成“普九”,文盲率下降到2.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初中入学率达到92.2%,高中入学率达到51.2%。   2008年,西藏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6.3年,在园幼儿14667人,小学在校生、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分别为31.2万人、14万人和4.5万人。2008年,西藏有本专科院校6所,在校学生近3万人,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19.7%。还有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2.1万人。   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技事业的进步。目前,西藏已经建立了25个科研院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5万人,学科领域涉及广泛,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人民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在旧西藏,创造了文化的劳动人民,却没有条件享受文化。民主改革以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文化,让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享受文化建设成果,是中央政府一贯做法。2006年,西藏拉孜县农民演出的《飞弦踏春》进了人民大会堂,之后又上了中国最受关注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西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人民群众成为文化的建设者和享受者。   2008年全区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257个,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0个,民间艺术团18支,群众性业余演出团体660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38座,电视台5座,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88.8%和89.9%。出版报纸8412万印张,各类杂志280.86万册,图书1286万册。《格萨尔王传》的抢救、整理,已录制3000多盘磁带,搜集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整理出版发行达300多万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人民群众学习文化、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提供了便捷条件。   ——信教群众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民主改革后,实行政教分离,废除了宗教中的一切封建特权。此后,公民信教不信教完全自由。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求。民主改革后,布达拉宫、大昭寺、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均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和西藏地方财政先后安排7亿多元,用于修复开放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各教派的重点寺庙。恢复了有影响的传统宗教节日和民族节日,如拉萨一年一度的“雪顿节”、“萨嘎达瓦”等宗教活动和山南桑耶寺的“多地曲巴”宗教节日等。印刷藏文版《甘珠尔》大藏经1490多部。西藏自治区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宗教方面的规章、办法,切实保障了宗教活动场所和僧俗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50年来西藏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西藏50年的变化跨越上千年,50年的成就举世瞩目。在沧桑巨变面前,西藏各族人民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央英明领导、全国人民无私支援、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是50年来西藏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作出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英明决策。历经和平解放、平息分裂集团全面武装叛乱和实行民主改革、成立西藏自治区这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社会变革,深刻改变了西藏的前途命运,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从此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制度保障和发展基础。   在改革开放一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先后制定了加大扶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的特殊优惠政策,加快西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西藏迈上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末达赖集团分裂破坏活动甚嚣尘上之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有力打击达赖集团分裂破坏活动,西藏工作历经“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推动西藏工作胜利进入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推动西藏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在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2005年8月,中央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政策措施,为我们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2006年11月,国务院制定了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的40条优惠政策。2007年1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我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2008年,中央又制定了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2009年2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这些都有力地引导和激励着西藏各族人民奋力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在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央和全国人民为推动西藏社会发展,给予大力帮助和无私支援。1951年至2008年,国家在西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就累计投入1112.8亿元。1959-2007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600亿元,年均增长近12%。特别是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对西藏的各项补助累计达到950.12亿元,是上一个5年的2.42倍。1994年以来,中央先后安排59个中央国家机关、全国18个省市和17户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经济建设,对口援藏范围覆盖到全区所有地市和73个县(市、区)。截止到2008年底,对口援藏中央国家机关、省市、中央企业已累计投入援藏资金达102.68亿元,安排3651个对口援藏项目,选派3800多名干部进藏工作。这些事实说明,西藏的繁荣进步是在祖国大家庭中取得的。   民主改革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紧紧围绕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实现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区党委、政府坚持按照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要求,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始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在坚持和完善“三个长期不变”(在农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牧区实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草场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并大力实施以安居乐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综合能源体系建设。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加大对内地的开放力度。大力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在巩固六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让各族劳动者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致富有盼头;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衣食有着落、生活有来源、养老有保障。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   驻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从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乱、民主改革、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改革开放,都始终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勇当先锋,甘于奉献,为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与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在雪域高原谱写了军民团结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英雄史诗。他们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是保卫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柱石。   各族人民群众始终是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是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的主体力量。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校园,全区各族人民坚定跟党走,不畏艰险,勤劳勇敢,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以勇往无前的意志、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上演了一幕幕改造旧河山、共同奔小康的生动活剧,创造了改天换地、大展宏图的历史伟业,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维护国家安全和西藏稳定的铜墙铁壁。   四、牢记历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纪念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就是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不动摇。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西藏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西藏工作之所以保持正确的方向,西藏之所以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了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   实践证明,坚持这个指导思想,核心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在于抓好“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根本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必须坚持这个指导思想不动摇,贯彻这个指导思想不走样。   ——开创未来,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西藏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只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才能更好地开创西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更好地改变西藏的城乡面貌,更好地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开创未来,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走向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必须紧紧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支援西藏力度和青藏铁路运营的宝贵机遇,充分用好全国的支援,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形成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合力。   ——开创未来,必须坚持确保国家安全、维护西藏稳定。捍卫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我们同达赖集团的斗争,关系到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必须始终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不断巩固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达赖集团的一切分裂破坏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西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确保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确保西藏社会稳定 。   ——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领导,是推进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开创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要求党自身必须坚强有力。只有牢牢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广大党员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胜利前进,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地位。   在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牢记废除封建农奴制度,是西藏迈向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解放百万农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为人类文明史、人权史写下的光辉篇章。一定要牢记旧西藏的无比黑暗残酷,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无比优越,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时刻铭记党的恩情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更加自觉地同达赖集团企图否定民主改革的伟大成果、复辟封建农奴制度的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坚决斗争,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捍卫民主改革的成果,捍卫西藏人民来之不易的稳定和谐的幸福生活。一定要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党委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西藏天葬 死亡不留痕迹
    ·山东大学生教孩子这样刷牙
    ·11名困难学生 登入应届毕业生低保户名册
    ·第四届“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将于8月15日
    ·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下周举行
    ·西藏自治区区内重点高中录取工作结束
    ·西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全区普通高校招生
    ·截至21日上午9时西藏普通高考已录取1400多
    ·西藏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洛隆县举办农机具使用培训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