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西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藏日报评论员: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2009-04-30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西藏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这为西藏在民主改革5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西藏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省区相比,既有差异更有差距。要想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抓住特色、突出特点。依托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西藏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是西藏同全国一道共同发展的正确抉择。   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新时期新阶段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统筹发展,逐步改变发展不平衡,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问题,从战略和理论高度明确如何继续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握好生产、生活、生态的辩证关系。   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就是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其中既包括了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发展目的,也体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集中反映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这条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西藏的具体运用,是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完全符合西藏发展阶段性特征、充分把握西藏各族人民共同意愿的历史选择。   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就是要科学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发展战略。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工业规模小、服务业发展滞后,仍是当前西藏在经济发展中需要下大力气破解的难题。一产上水平,就是要按照规模化、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市场引导生产,以科技提升质量,以龙头带动农民,以规模提高效益,以服务支持发展;二产抓重点,就是要依托优势资源,找准市场切入点,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等,走有西藏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三产大发展,就是要以旅游业为主导,狠抓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现代服务业的拓展,加快构筑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体系,使第三产业成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就是要切实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目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与达赖集团作斗争的政治基础。实现发展目的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并在实现这一根本要求的实践中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弄潮总要迎风浪,鹏程万里正当时。我们要紧紧抓住关系到全局的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西藏实际出发,坚持发展道路、实施发展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实现发展目的,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相关链接
    ·西藏天葬 死亡不留痕迹
    ·山东大学生教孩子这样刷牙
    ·11名困难学生 登入应届毕业生低保户名册
    ·第四届“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将于8月15日
    ·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下周举行
    ·西藏自治区区内重点高中录取工作结束
    ·西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全区普通高校招生
    ·截至21日上午9时西藏普通高考已录取1400多
    ·西藏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洛隆县举办农机具使用培训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