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天我们终生难忘——代表委员畅谈农奴解放纪念日 |
2009-04-30 |
|
:陈仁泽 邓圩 张帆
50年前的3月28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西藏而言,则是一座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雪域高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从此土崩瓦解,百万农奴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
今年的1月19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3月28日设立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翻身得解放的农奴,从此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意义重大的纪念日。
多年来,西藏人民无不期盼有一个法定纪念日,来表达翻身农奴的感激和喜悦,颂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美好生活。设立纪念日真正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为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喝彩,这一天我们终生难忘——来自西藏的两会代表委员感言。
牢记苦难,才能珍惜美好生活
作为农奴的后代,拉萨市塔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卓嘎代表虽没经历过黑暗的农奴生活,曾是农奴的母亲却时常跟她谈起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睡牛圈的苦难经历,谈起见到贵族连头都不敢抬的日子。“当时家里什么财产都没有,没房子,没土地,也没人身自由,晚上只能与牲畜睡在一起。”
“没有民主改革,不推翻旧西藏黑暗的农奴制,就没有今天的新西藏,更没有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也不会有我们农奴后代的今天。”格桑卓嘎认为,设立这个纪念日非常必要,“只有牢记历史,才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说起父辈曾遭受的苦难,格桑卓嘎仍有些伤感。“应该为我们的父母、还有他们的祖辈设立一个纪念日,他们受了太多苦,现在好多孩子都不知道那段苦难的历史。”她认为,通过设立这个节日,可以让年轻的西藏人牢记父辈曾经受过的苦,知道新社会的好生活是共产党带领大家缔造的,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对民主改革的最好纪念。”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强巴林寺民管会主任宗洛·向巴克珠委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记者,这样的日子十分值得纪念。过去寺庙上层僧侣作为三大领主之一,剥削和压迫农奴。在旧西藏,占总人口90%以上的农奴只能够在寺庙服差役,现在广大群众可以以社会主人的姿态,自由出入寺庙,参加宗教活动。
跨越历史,西藏站上新高度
2008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9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65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86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的142元增长了27倍;1959年以前,农牧民基本没有收入,2008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
西藏的民主改革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为西藏人民创造发展奇迹提供了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
“我们村现有村民680户,1770人,全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6700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格桑卓嘎说,“现在很多村民家里都用上了电脑,开始享受现代化的生活”。
西藏社科院当代研究所所长仲布·次仁多杰委员告诉记者,现在牧民家也有电视机了,西藏电视一台24小时播出藏语节目传递全世界的信息。昔日的农奴子弟上了学,一批批藏族人才脱颖而出。西藏藏医学院培养了大量的藏医学者。
坚定信念,世世代代跟党走
数据显示,西藏民主改革以后,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目前,西藏自治区全区3.4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94%以上。民主改革给西藏带来巨大变化。
民主改革给西藏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了西藏各族人民真心拥护共产党,世世代代跟党走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正阔步前行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是中国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永远不会忘记党的恩情,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坚定地跟着党。不但我跟着,我的子孙后代都要坚定不移地跟着!”格桑卓嘎用坚定的语气,表达着自己对党的感激和信任。
“在新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引导支持寺庙以寺养寺,保护民族宗教文化遗产。我所在的强巴林寺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宗洛·向巴克珠十分高兴地说,我们将积极引导群众爱国爱教,一同为新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努力。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没有共产党、没有新西藏,就没有我参政议政的机会,就没有我一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坚定信念,世世代代跟党走。”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色珠代表深有感触地说:“这次会后,我要把党和国家对西藏的坚定支持传播到广袤的雪域高原,让全西藏的兄弟姐妹共同为西藏发展作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创美好未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