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进:昔日珞巴族放羊娃如今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 |
2009-04-30 |
|
:赵月
前进,珞巴族,今年58岁,全国政协委员。
少年时的前进 昔日的珞巴族
1950年前进出生在西藏米林县,那是一处西藏境内珞巴族聚居的地方。
解放前,前进的父母和许多珞巴族人一样就生活在树林里,没有土地,在春耕的时候只能“刀耕火种”。所谓“刀耕火种”也就是用刀把草和树木砍倒,烧掉,然后在烧过的地上来耕种。那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这种耕作使土地无法重复利用。除了“刀耕火种”之外他们还以打猎为生。前进告诉我,当时他们珞巴族人还过着氏族部落的生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西藏和平解放。
在前进九岁的时候,也就是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家里按人口数量分得了12亩土地和三头牛,当时家里人都乐开了花。在父母的积极劳动下,生活过的一天比一天好。那时的前进在帮家里担负着放羊的任务,直到13岁,区统战部和政府的干部到前进家让他去上学,但是母亲因为听信了藏区一些关于“上学以后就会受苦”的谣言而没有同意,于是前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孩子在解放军的带领下走进了教室。
民主改革以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地方都在修路。这时,16岁的前进和他的两个哥哥也到县里参加了修路,当时共有一千多人。哥哥们每天有一元钱的收入,前进是8毛钱,在那时已经足够家用了。几个月后,父母就用前进和哥哥们挣的钱给家里买了几头牦牛,据说,那时一头牦牛要20多块钱。
参军的那些日子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但是在前进心里,上学的想法和日常生活中解放军在他心里留下的光辉形象始终无法磨灭。就在18岁那年,前进背着家里参加了入伍体检。三个月后接到入伍通知的他连家都没敢回,就直接坐着部队的车到了县里,等母亲得知消息后跑到县里阻拦时,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前进成为了一名军人,从68年到78年,他整整在军营里呆了十年,而这十年对于前进来说意义非凡。在部队,他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学会了如何做人,也有了这个他十分珍爱的名字:前进。1970年夏天,前进回家探亲,母亲看着昔日放羊的儿子如今强壮懂事,心里满是欣慰,同时也感到十分光荣。
转业后的生活
前进转业后,一直工作在地方,后来做了一名基层干部。
1984年前进和一位珞巴族姑娘结了婚,先后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今年26岁,在内地读大学,二儿子21岁在县城里开车,小女儿16岁上高中。就在我采访前进的时候,他的大儿子还打来电话,说在电视里看到了当上政协委员前进,让他在北京注意身体。
如今的前进 如今的珞巴人
去年,前进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昔日的放羊娃,如今成了国家的主人。今年再次来到北京,前进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这次,他带来的提案,一份是关于修建横跨雅江的米林县米扎大桥工程;另一份是羌纳乡色喔防洪堤工程。在来北京之前,县里、乡里的群众纷纷找上他,让他把大家的想法传递给党中央和国务院,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对于珞巴族人生活的变化,前进深有感触,他说:“改革开放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很快。在四次党和政府召开的西藏座谈会之后,党和政府对西藏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对珞巴族更是照顾有加,为我们免费修建了土木结构的住房,这使珞巴族人的生活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目前,大部分珞巴族人已住进了楼房。我和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前进还告诉我,在米林县,藏族和珞巴族是混居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一样,很多珞巴族人跟藏族学一些生产生活经验,现在和藏族人差不多。但有些珞巴族不懂得向藏族学习,生活过的不好。这里也有一些汉族解放军和当地姑娘结合安居下来的。各族人相互影响,和谐相处。目前,米林县的人口共有19700多人,其中珞巴族有2600多人,占我国珞巴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翻身农奴解放日的设立让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
对于设立“翻身农奴解放日”,前进说,虽然自己经历旧社会的时间不长,但是父辈们对旧西藏的黑暗都是有深刻体会的。珞巴族以前都是以打猎为生,刀耕火种。民改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不管是珞巴族还是藏族,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实现了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国家的惠民政策还这么多。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想都不敢想会有今天的好生活。前进说:“我们非常感谢党感谢国家,设立‘翻身农奴解放日’提醒着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