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后一个“公路盲区”墨脱县即将告别原始交通历史 |
2009-04-30 |
|
:涂洪长 叶辉
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 摄
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的先期工程——嘎隆拉雪山隧道(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 摄
在嘎隆拉雪山下举行的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奠基仪式(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 摄
“如果这条路一直保持畅通,那将减少很多人的生活烦恼。”今年42岁的次仁旺久是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的一名运输工,但让他感到烦恼的是因为从波密到邻县的墨脱之间没有公路,他的运输生意只能在三个月之中惨淡经营,“汽车能在一年中自由穿越两县是几代人的梦想。”
次仁旺久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4月20日,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这标志着中国还有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即将结束”,中国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表示。
素有“高原孤岛”之称的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是中国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至今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绝大多数居民属于藏族。该县的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毗邻印度,穿越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帕龙藏布峡谷无法通行,进入墨脱必须翻过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或者多雄拉雪山隘口。
墨脱在藏语中意为“隐秘的莲花”,因为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墨脱境内四季如春,雨量充沛,生态质量优良,是西藏仅有的几个水稻产区之一,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因为不通公路也不通邮,美丽的墨脱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人力背夫是墨脱唯一的运输方式;各乡镇之间仅靠骡马驿道相通,部分村之间只有羊肠小道。石锅和筷子是运出大山的仅有商品,有很大一部分当地人甚至从来没有见过汽车。”墨脱县县长欧珠多吉说。
中国打通最后一个“公路盲区”县的努力并非始于今天。从上世纪70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投资修建扎墨公路,但受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原因的制约,加上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手段落后,工程实施极其困难,扎墨公路始终没有质的突破。
据林芝地区交通部门介绍,目前,连接墨脱与外界联系的扎墨道路属于非等级简易公路,技术标准低、路况极差、临时性桥涵多,时常出现雪崩、塌方和泥石流,除每年的7月至10月外,其余时间基本不通车,进出墨脱最常用的仍然是徒步方式。
2008年9月,总投资9.5亿元、全长117公里的扎墨公路被国家正式立项,列入西藏“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墨脱公路沿线依次分布着河谷堆积地貌、冰川地貌、高山峡谷地貌和中-高山峡谷地地貌等四类地貌。
负责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武警交通一总队政委刘根水说,除了克服温差达30摄氏度的高寒环境以及大断层、大涌水、大纵坡等多项施工难题外,全长3.3公里的嘎隆拉隧道还在防震与防冻方面作出了特殊设计:项目完成后将力争抗御6.5级以下地震,隧道错位26公分之内不影响通行;极寒天气下隧道内径一米内不发生冻结。
墨脱公路的建设是西藏高原交通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当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入藏,走了数年之久,1951年以前的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因为山重水隔,西藏一直是一个少为人至的边陲之地。而随着50多年来的努力,雪域高原已经逐渐改变了“通行难”的历史。
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介绍,目前,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5.1万公里,沥青、水泥路面达到4807公里,45个县通了油路,乡镇和建制村通达率分别达到97%和7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