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萨北郊:流沙河畔的生活记忆 |
2009-04-30 |
|
:沈未兰
河水从这里流入沉沙池。因为有了沉沙池,流沙河的洪水泛滥才得到大的改观。
流沙河——一直以来,它在我的想象中都是一条美丽、“多情”的河流,然而,当我真正走近它,才发现融汇在它身上的元素远比美丽、“多情”复杂多了。走在流沙河畔,看着它干枯而沉寂的“躯体”,不禁对它的过去产生好奇。
据说,正是因为这条携沙量巨大的河流,当年每到夏天河水暴涨的季节,抗洪就成为北郊人的头等大事;而每每汛期(6月至11月)一过,这条河流又像一只沉睡的小猫,变得安静而“乖顺”。
流沙河的“来龙去脉”
当地居民说,前些年,每到汛期,他们就会睡不好觉,“罪魁祸首”就是这条“随时可能决堤”的河流。这条目前看似平静干涸的河流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历史上,它曾如何“威胁”过当地百姓?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沿着河岸向其源头走去。我发现,除了夺底沟水库是流沙河的主要水源之外,附近娘热沟等地的水也成为流沙河的一部分。据拉萨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介绍,流沙河最初形成时,还是一条“自由散漫”的河流,但自上世纪70年代对其部分河段进行改造后,被水渠约束后的河水才变得稳定。但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采石风”兴起后,废料堆积等原因又让流沙河流入拉鲁湿地的河口地段淤积不畅。好在2000 年后,随着政府对采石场的关闭,流沙河才恢复了向拉鲁湿地供水的常态。
新华印刷厂抗洪一幕
在位于流沙河北岸的西藏新华印刷厂,我采访到一位曾经亲身经历过与流沙河的河水作斗争的工程师——李军。李军回忆说:“那好像是1987年夏天,拉萨一连下了三四天大雨。有一天晚上9点钟左右,突然听说流沙河的河堤垮了,水已经漫到新华印刷厂的厂房里了。”就在决堤几分钟后,在厂内居住的1000余人全部从家里赶了出来,他们自发组成两队,一队赶去修补河堤,一队用沙袋堵住流向厂房内的水……“把洪水阻止住已经凌晨4点钟了,但大家还是不放心,我们留了少数人在河边观察水情,大家才勉强回到家中休息。”李军说,虽然抗洪成功,但那次洪水仍旧给印刷厂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厂房里价值近2000万元的纸张全部报废,1米高左右的机器设备也部分被损毁。
沉沙池一改往日险情
据拉萨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自从上世纪末在河的上游与中游连接处建起一个沉沙池,河水泛滥的情形才得到改观。“山谷里流下来的水含有大量的泥沙,在上游与中游的相连处建一个沉沙池,有利于泥沙沉积,沉积之后,水流再从沉沙池的出口流出,这样大量泥沙就被滞留在了沉沙池中,而河流中的水相对来说也清澈了许多……”听工作人员这么介绍,我免不了到沉沙池一探究竟。到达目的地时,发现池子里仍有一些泥沙堆积着,询问附近住户得知,每年汛期后,沉沙池里都会沉积大量泥沙,这些泥沙大部分被卖掉,而剩下来的废弃泥沙,则会在每年5月份左右,连同河中垃圾一起被清理干净,只要清理掉垃圾,河床变低,河水畅通了,河水泛滥出现的频率就小多了。据了解,在2008年,流沙河的防汛以及环境保护工作已经从拉萨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移交到了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站。
“性格多变”的流沙河
在流沙河南岸某公司,记者有幸采访到当年二0三车队的修理工罗布,他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他来到北郊时才17岁,当时这里的建筑还很少,他站在流沙河畔,就能看到大昭寺和小昭寺。
另一位年轻人则说,在他的记忆中,流沙河就是一个玩耍的地方。水浅时,他常和同伴到河里游泳,大人吓唬他说,曾有小孩子被河水冲走,他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年轻人说,还有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就是流沙河北岸的树林,直到现在都常常有人到那里郊游。
我经过那里时,看见一辆小汽车停在路边,树林中,几位小伙子正在过林卡,他们放着愉快的音乐,喝着酥油茶,悠闲地聊天……看着眼前这幅惬意的图景,还真难以将它与过去的抗洪抢险联系在一起。这不禁让人感叹,流沙河,真是一条“性格多变”的河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