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那曲]布诺布——牧民经济合作致富模式的带头人 |
2009-04-30 |
|
:王飞
布诺布向我们介绍挤奶设备。 摄影:王飞
布诺布,曾经是藏北那曲县罗玛镇的一个普通牧民,如今他已经是当地牧民发展经济的带头人,2007年西藏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他用当地生产的鲜牦牛奶制成酸奶制品销售,成立了藏北草原上第一个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凭借靠近青藏铁路的优势,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别看43岁的布诺布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但他却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不但自己富了起来,还一心想帮助村里的人一起致富。
16岁时布诺布学会了开车,一年后他就贷款买了车到位于藏北无人区的尼玛县、双湖等地跑运输,来回还顺便做一些牛羊皮毛的生意。10年时间,他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头脑的羌塘汉子,积累了一些经商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布诺布赶上了好时候。改革开放以来的那曲镇建设开发特别是近几年青藏铁路的建设都为布诺布带来了发展机遇,他买的四辆翻斗车日夜不停三班倒地运送沙石等建筑材料,每辆车年均赚30万,前后三年时间,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
布诺布是个有心人。他富裕之后,就开始思考:家乡的人还不富裕,不能看着他们继续过苦日子,于是,他开始转行做起了奶制品加工业,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的道路。
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工销售点。 摄影:王飞
2005年,他投入20多万,盖起了厂房,从加工酥油开始做起。当时只有12户人家与他合作,提供奶源。经营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一斤牛奶5元钱,做成酥油后卖10几元,可是如果做成酸奶可以卖到更高的价钱。这一琢磨,当即决定做酸奶加工。
酸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把收购来的牛奶煮好,这个过程也是检验牛奶质量的关键,品质不好的牛奶煮出来的成色和形状一眼就能看出来。接着放入发酵的材料,存放在有规定温度的空间等它凝固。这样,纯正的酸奶便制作完成,可以在市场出售了。现在加工和销售的品种更为丰富,除了酸奶,还有酥油、拉拉、“煺”(一种藏式奶制品,用酥油、奶渣、红糖等制成)等。
前来送牛奶的牧民。
加工的藏式食品“煺”。
生意越做愈大,直接参与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就有328户、1972人与布诺布签约提供奶源。布诺布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牛奶,卖出了酸奶还会分红给大家。去年一年,用于收购牛奶和拉拉的投资就达到318万,平均每户一年卖牛奶的收入能达到3万。加工销售点除去成本和员工工资,自身还能实现赢利30万元。通过建立这种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畜产品及时流通到市场,并转换为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解决了边远牧区畜牧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加快了群众增收步伐。
在我们和布诺布聊天的时候,不断有远近的牧民骑着摩托车来送牛奶,洛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今天送来了6斤奶,收入了100元。他说:“如果不是这种合作模式,我还要拿到市场上去卖,能不能卖掉也说不好。”
今年,布诺布又有了新思路。他买了150头母牛,让牧民去放养,产的奶他照样收购。这些母牛第一年生的牛犊归布诺布所有,以后生的牛犊归牧民所有。一头母牛产的奶每年最少可以收入4000元到6000元,一般可以产4年。这样投入扩大再生产,让利给老百姓的做法还真需要有一定的魄力。
夏天一到,布诺布还会在那曲大桥附近的河边开办度假村,在青青的草地上搭满帐篷,大的甚至可以容纳100多人,是旅游、商贸、休闲的好去处。里面还销售各种奶制产品,真是一举多得。
布诺布还有一个理想:有条件的时候,添置一套制酸奶的设备,搞一个正规的现代化的酸奶厂,再解决保鲜期的难题,让内地人也能吃到藏北草原的酸奶。
我们祝愿布诺布的理想能早日实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