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觉果
今年74岁的次仁白姆在拉萨夺底乡敬老院内浇花(3月23日摄)。50年前,次仁白姆居无定所,从雅鲁藏布江南岸乞讨到拉萨,西藏民主改革之后才定居在拉萨郊区的夺底乡。没有子女的次仁白姆老人如今在敬老院安度晚年,衣食无忧。
今年82岁的次仁卓玛在拉萨安享晚年(3月22日摄)。西藏民主改革前,次仁卓玛从藏北西部流浪到那曲镇,是一名给牧主放牧的农奴。
拉萨市吉崩岗办事处雪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洛桑在一次座谈会上忆苦思甜(3月7日摄)。在旧西藏当了21年的“会说话的工具”之后,1959年春天,洛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生活。如今他是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的人大代表。
在拉萨郊区生活的罗桑老人每天把毛主席像擦得干干净净,这一习惯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3月23日摄)。罗桑老人今年75岁,西藏民主改革前在西藏各地流浪,民主改革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今年81岁的拉萨哲蚌寺高僧旦巴龙多在寺庙内安度晚年(2008年6月27日摄)。旦巴龙多16岁的时候为了“吃饱饭”当了一名僧人。在等级森严的寺院内,这名来在藏北牧区的孩子一直是干苦活的下等僧人。1959年之后,旦巴龙多才有平等的机会学习佛经。
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热地在他的家乡——藏北草原上与牧民在一起(2008年8月3日摄)。热地是从旧西藏过来的人,他出生在藏北一个贫苦牧民的家庭,给部落头人、牧主、活佛当佣人,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是和平解放,让热地感受到了温暖;是民主改革,让热地获得了新生。
曾经,他们是供官家、贵族、寺院上层僧侣肆意役使的“会说话的工具”。
上世纪50年代初,西藏仍然维持着黑暗、落后、惨无人性的封建农奴制。占人口95%以上的百万农奴和奴隶,只是农奴主“会移动的财产”,动辄遭受剜目、割耳、断手、剁脚、剥皮等骇人听闻的酷刑。
如今,从旧西藏沉重枷锁下解放出来的他们及其后代,永远摆脱了剥削和压迫,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民主改革以来50年过去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已经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的新西藏。翻身的农奴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过上了自由、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