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克松村:体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喜悦 |
2009-04-30 |
|
:刘文波 杜榕
在民主改革前,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是西藏大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的庄园。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克松村是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现在的克松村有210户、830名村民,多数人都住上了二层小楼。
3月24日,记者走进了克松村。
达瓦次仁刚搬进新家
“屋子大得都能跳舞”
走进村民达瓦次仁的家,他和妻子正在上网,看到我们进来,好客的达瓦次仁赶紧倒上酥油茶,他的妻子则拿出盛满糌粑、奶渣、水果糖的大盒子。透过干净的玻璃窗,只见整洁的小院里摆着一盆盆菊花,家门口挂着“青年致富能手”的牌子。小院外,是他的粉条加工厂。
达瓦次仁的二层小楼看上去很新,墙壁上充满藏族特色的纹饰如同新画的一样。“我们藏历新年前刚搬进来。”他笑着说,“我邀请了很多亲戚朋友来,屋子大得都能跳舞了,十分开心!”
达瓦次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个小楼占地210平方米,有9间房,总共花了10万元。其中政府给了1万元补助,银行提供了3万元的无息贷款,自家出了6万元。“如果没有补助和修房贷款,要想在新房子里过新年可能还要等几年。”他说。
达瓦次仁坐在电脑前笑着告诉记者,他现在开始学上网,想“掌握更多的技术,让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拉珠成了运输大户
“现在就想多活几年”
68岁的拉珠精神矍铄,有5儿3女12个孙辈外孙辈,可谓子孙满堂。50年前,18岁的他是庄园里的农奴。他回忆,那时起早贪黑,地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吃不饱穿不暖,睡在牲畜棚里,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
民主改革让拉珠获得自由,而改革开放更让他过上了好日子。1984年,利用无息贷款,拉珠购买了拖拉机,变牦牛耕地为“铁牛”耕地。两年后,他家又利用无息贷款买了辆东风牌大卡车跑运输,几年下来就把贷款还清了。此后20多年,拉珠家和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前前后后拥有过7辆车,成了远近闻名的运输大户。现在手头上就有1辆油罐车、1辆东风卡车、3辆出租车,更不用提年轻的孙子换了数次的摩托车了。
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全饮水工程,政府把自来水水泵安装到了拉珠家院子里。政府还出资为他家修建了沼气池,家里用上了清洁能源,结束了烧柴烟熏火燎的历史。
“以前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一年才能换一套,吃的东西跟猪狗食一样。现在衣服多得穿不过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拉珠说:“从旧社会到新社会,我觉得从地狱活到了天堂上。我经常教育我的子女,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现在就想多活几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