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探访新疆达西村:盐碱地上的致富奇迹 |
2009-04-30 |
|
中新社记者 中国新疆达西村的维吾尔族青年伊力哈木今天匆匆放下手头的生意,赶回家里向造访的媒体朋友介绍起这个一度贫困的村庄逐步走向富裕的步履。最近三年来,这个新疆南部地区不起眼的小村落,因农民的迅速致富殷实正日益受到外界关注。 伊力哈木家的漂亮楼房坐落在一片果园内,在春天的阳光照耀和葱茏的绿色掩映之下,显得尤其惬意安宁。伊力哈木所说的“生意”就是在库尔勒市跑出租车,门口那辆红色的桑塔纳轿车只是他家产的一小部分。 “我的业务很多,除了跑出租外,还在业余时间帮别人清洗地毯,周末闲暇为举行婚礼的朋友做摄像”,在这座面积达二百七十平方米的新房内,伊力哈木告诉记者,“去年家庭收入达到了十五万元人民币”。 今年三十七岁的伊力哈木,是达西村团支部副书记以及率村民们致富的领头人之一,向外界介绍达西村科技致富的成功经验成为他的经常性工作,“最多时候,一个礼拜要接待四五批参观的客人。” 达西村位于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在维吾尔语中就是“盐碱地”之意,现在全村有一千二百余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为维吾尔族,拥有耕地九千三百亩,果园近六千亩。然而,二十年以前,这里的村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远近文明的贫困村。 改革开放为达西村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次机遇,一九九三年来,达西村先后二十八次受到国家、自治区和自治州的表彰,二00四年,达西村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六千元人民币,比一九九0年增长了二十倍,成为一个富裕的先进模范村。 为了感谢中央政府扶植农村经济发展的好政策,达西村青年买买提·沙吾尔等联名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信,二00五年的“五·四青年节”,达西村收到了回信,胡锦涛在信中勉励达西村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距离胡锦涛主席复信已三周年,达西村村民正在交出漂亮的答卷。二00七年,达西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九千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三千万元,并获得了国家级小康村的称号。 达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并没有忘记每一个村民。现在,达西村共有二十三项惠民政策,包括为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村民去世后享受一千二百元安葬费、每人每月发放自来水费和电费等,让每一个村民都能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目前,这个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住有三百一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有一百多户村民购买了小汽车,有二十多户盖起了漂亮的别墅,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通了暖气、装了电话,多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 这个春天,我们走进达西村,整洁的街道旁,处处槐花盛开,柳絮飘飞,远处不间断传来布谷鸟的叫声,果园里的果子正在成长……(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