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新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乌鲁木齐120担架员数量缺失 编制不足成瓶颈
2011-02-27

  2010年12月29日16时许,乌鲁木齐文化路6巷6号院的江阿姨身患偏瘫的老伴突然开端尿血,并涌现呼吸艰苦症状。江阿姨匆忙致电“120”追求辅助,并讯问是否有担架员。

  江阿姨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上班,只有一个智障的女儿与他们同住。同单元几户邻居都是退休老人,年青子女也都不在家。单凭江阿姨一己之力,想把老伴顺利送往医院,确切勉为其难。

  120急救[JiJiu]中心接警人员[RenYuan]表现,120目前没有配备担架员,必要时120的医生[YiSheng]护士必定会协助病人家眷转运病人。

  接警人员[RenYuan]还在电话里重复讯问,是否马上须要急救[JiJiu]车到场,以免贻误挽救时间。江阿姨表现,因为老伴病情趋于稳固,暂时不须要急救[JiJiu]车了。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出人意料。有媒体知道了江阿姨呼叫急救[JiJiu]车的经过后,以《乌鲁木齐老两口苦等1小时120不来,称无人抬担架》为题进行了报道。

  “120怎么能这样,他们的口号不是‘争分夺秒,救死扶伤’吗?”

  “花钱让120来挽救病人,他们就该抬担架!”

  “120的医生[YiSheng]护士承担的是院前急救[JiJiu]任务,他们最大的职责是挽救病人的性命,又不是搬运工?!”

  “120每年救助成千上万名病人,绝大多数都是医生[YiSheng]护士给抬上车的,怎么可能就不抬这一个病人了呢?”

  一时间,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JiJiu]中心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急救[JiJiu]中心百口莫辩,为难非常。

  是否120因为不配备担架员就不出诊?120这个承担着院前急救[JiJiu]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与民生息息相干的单位,在体制和机制上遇到了哪些困境?

  急救[JiJiu]医护人员[RenYuan]成了搬运工

  “120急救[JiJiu]是院前急救[JiJiu]而非院前抬担架”,乌鲁木齐市120急救[JiJiu]中心沙依巴克区急救[JiJiu]分站站长鲍德林说,“碰见通情达理的病人家眷还好一些,他们会帮忙一起抬担架,但有一些家眷,站在一边袖手旁观,还理直气壮地说,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抬担架的。”

  在沙区急救[JiJiu]分站做了四年急救[JiJiu]医生[YiSheng]的李吉博说,通常情形下,他们都是既当医生[YiSheng]又当担架员。“每一个医护人员[RenYuan]都是有警必接,及时救治。在救人第一的工作面前,根本无暇顾及病人有没有家眷抬担架,更不会与家眷讨价还价。”

  “但院前急救[JiJiu]毕竟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开通、创伤处置等为主,很多患者没有性命危险,急救[JiJiu]人员[RenYuan]恰当处置后,直接将患者转运到医院。120每天还有相当数量的出诊对象是老年慢性病患者,这些患者熟知自己的病情,医院里也有他们的病历材料,他们拨打120只是愿望解决交通工具。这样一来,急救[JiJiu]医生[YiSheng]很多时候成了抬担架的‘搬运工’。”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JiJiu]中心主任贾志军说。

  那么,为什么120不配备专门担架员,将一线医护人员[RenYuan]摆脱出来,更好地从事急救[JiJiu]工作呢?

  贾志军说,乌鲁木齐市于1994年依托社会医疗资源,树立了“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JiJiu]中心”,后由差额拨款单位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乌鲁木齐市卫生局。现有在编人员[RenYuan]72名,聘请急救[JiJiu]人员[RenYuan]16名。

  贾志军说,按急救[JiJiu]中心最基本的一个工作单元——救护车来计算,每班至少需医生[YiSheng]、护士、驾驶员各一名,每辆车的运行需12人才干完成,120调度指挥中心应设三班制,目前至少每班须要2~3人参加值班。而目前人员[RenYuan]还远远不能满足须要!

  “如果要增设担架员的岗位,首先就要解决编制问题,急救[JiJiu]中心无力负担这笔费用。我们曾经数次向上级单位反应,提出尽快解决担架员的问题,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件事一直没有落实。”贾志军说,“无奈之下,抬担架的工作只能由一线急救[JiJiu]人员[RenYuan]兼任起来,由于医务人员[RenYuan]严重缺少,医生[YiSheng]、护士及驾驶员都在超负荷工作(每月工作240小时以上),不能请假、不能工休、没有节假日,甚至不能斟酌婚假、产假、探亲、进修学习等。”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JiJiu]工作日常急救[JiJiu]量从1995年的1745人次增至2010年的40558人次,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济从1997年的不足10起,增至2010年的300余起。加之乌鲁木齐市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由急救[JiJiu]中搬运伤病员而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大,“医护人员[RenYuan]不抬担架”的投诉较前几年显著增多,许多市民质疑120急救[JiJiu]的服务态度,质疑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

  “近两年来,乌市日常急救[JiJiu]需求量增长明显,应对突发事件救济任务越来越重,院前急救[JiJiu]工作人员[RenYuan]的体力劳动逐年加大,值班人员[RenYuan]平均每天从四楼以上抬病人的次数达5~6次,最多的每天可达9次。由于常年高强度劳动,急救[JiJiu]中心里,几乎每个医护人员[RenYuan]都有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和双臂筋腱损伤等病症,”贾志军说,“愿望政府出资,以公益岗位方法为120值班救护车每车配备担架员一名,并树立长效机制,彻底解决伤病员急救[JiJiu]中的搬运问题。”

  急救[JiJiu]医生[YiSheng]的为难

  “所学非所考,所考非所用!”李吉博一语道出了急救[JiJiu]医生[YiSheng]的为难,“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直接影响到职称,间接影响到收入。”

  急救[JiJiu]医生[YiSheng]在工作中须要更多的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开通、创伤处置等技术,而且急救[JiJiu]医生[YiSheng]学习的时候学的也主要是这些技术。但是在医师资历考核中,急救[JiJiu]医生[YiSheng]的考试标题却与普通医生[YiSheng]是一样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工作中根本就用不到的东西。

  “急救[JiJiu]医生[YiSheng]评级只能挂靠在内科、外科等其他学科。同时,由于急救[JiJiu]医生[YiSheng]要全面控制各医学科的知识,不精通专科,所以造成职称评定艰苦。”李吉博说。

  “有次考试,考急救[JiJiu]医生[YiSheng]如何切割乳房肿块,我甚至认为很幽默。一个急救[JiJiu]医生[YiSheng]可能一辈子都不用做这个手术,但是考试要求你必需要去学习。牙科医生[YiSheng]都有相对应的考试题,但是对于急救[JiJiu]医生[YiSheng]这样一群关乎民众生死存亡的救护者来说,竟然没有自己对应的考试标题。”李吉博说。

  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JiJiu]中心党支部书记周鹏介绍说,中国急救[JiJiu]医学发展时间短,急救[JiJiu]体制不完美,还没有树立独立的职称评定体系,因为没有评级体系,多数急救[JiJiu]医生[YiSheng]只能参加全科、内科医生[YiSheng]的职称考试及评定,但因实际操作与部分考试内容并无交集,急救[JiJiu]医生[YiSheng]在工作之余还要另外学习,无疑增长了难度,所以造成职称评定的艰苦。

  贾志军说,院前急救[JiJiu]医生[YiSheng]每天面对的病人各种各样,有沾染性疾病患者、精力病患者,有车祸、火灾、事故的伤者,加上“单枪匹马的独立作战”方法,注定要比医院的医生[YiSheng]蒙受更大风险和心理压力。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必需紧迫出车,以最快速度赶到各种庞杂、生疏的环境中。特殊是处置车祸的现场,有些伤员伤得非常重,断胳膊断腿的,甚至有些人的内脏都被撞出来”,贾志军说,“院前急救[JiJiu]医护人员[RenYuan]要分担抬抱病人的工作,要完成保持患者或伤者基本性命体征、防止再损伤、快速安全转运等急救[JiJiu]任务。这些工作不仅须要过硬的技术,还要有充分的体力,更须要具备超常的应变才能与心理蒙受力。”

  急救[JiJiu]医生[YiSheng]24小时待命,工作辛劳繁琐,劳动强度大。而且急救[JiJiu]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对医生[YiSheng]的知识面、应急才能的要求很高,这就形成了医生[YiSheng]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矛盾。

  “急救[JiJiu]医生[YiSheng]和医院内的医生[YiSheng]不同。前者年岁越大越不能适应高强度的挽救任务,而后者则会因工作经验的增长,及在专业范畴内的造诣,越老越值钱。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是,一线急救[JiJiu]人员[RenYuan]流失严重。”周鹏说。

  还有哪些软弱环节

  担架员缺失、人员[RenYuan]编制不足、一线医护人员[RenYuan]年纪逐年增大、提升职称艰苦等问题困扰着120,还有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和软弱环节,在制约着120的发展呢?

  据乌鲁木齐红十字急救[JiJiu]中心副主任王晓静介绍,截至2010年12月,急救[JiJiu]中心共有直属急救[JiJiu]站4个,30家医院成为网络医院,依托式急救[JiJiu]站已发展到27个。

  “这些直属站和依托站通过120统一的调度指挥,共同承担着乌鲁木齐地区及辐射周边的自然灾祸、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医疗救济;大型社会活动的医疗救济保障;日常危、急、重患者的紧迫救治、转运;国防、旅游医疗救济保障等。”王晓静说。

  但据记者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JiJiu]网络布局是依据依托医院的所在位置而定,没有遵守“5~8公里为急救[JiJiu]半径建站原则”,更没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造成了目前站点布局疏密悬殊的现象。

  “急救[JiJiu]网络现有的急救[JiJiu]站,因为医疗机构所在位置的原因,导致新市区站点过于密集,医疗资源闲置糟蹋;天山区部分区域、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南郊站点不均衡或严重不足,形成了医疗资源糟蹋和紧缺并存的现状。”王晓静说。

  多年来,乌鲁木齐市急救[JiJiu]中心的建设和网络运行虽已初具规模,施展了应有的社会服务功效,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急救[JiJiu]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急救[JiJiu]体系已显著滞后。

  王晓静说,乌鲁木齐市应急医疗救济体系主要依托医疗机构完整自筹资金,以自愿申请的方法加入体系,这种模式的体系建设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整体管理,无法树立稳固的专业队伍,且基本运行也难有成效。

  “目前急救[JiJiu]网络全额拨款部分只是限定于调度指挥中心和中心直属站,依托网络急救[JiJiu]站点的建设和运营资金均由医疗机构承担,因而资金无保障,加之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网络整体发展不均衡,行业监督和管理效能不高。”王晓静说。

  更令人担心的是,乌鲁木齐市的社会整体应急救[JiJiu]济体系缺少联动和协同机制,急切须要统一组织指挥和调和。

  “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110、119、120等部门都会介入现场,但并无联动机制。由于职能交叉,容易造成职责不明,可能由此失去最佳的救济机会。这与国家构建统一指挥,反响敏锐、调和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不相适应。”王晓静说。到目前为止,民航、铁路以及乌鲁木齐辖区内大型企业的应急医疗救济与120医疗急救[JiJiu]体系也依然没有相应的联动机制。

  另据记者了解,由于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应急医疗急救[JiJiu]缺少保障,目前除政府指定的“三无人员[RenYuan]”初步的医疗急救[JiJiu]有保障外,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暂时无主人员[RenYuan]”,如外来务工人员[RenYuan]、流动听员、甚至是外地旅游者的应急救[JiJiu]治费用最终由各医疗机构及急救[JiJiu]中心承担,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最终的补偿落实存在较大艰苦。

  此外,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仍未树立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库制度,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如个人防护用品、医用器材、医疗急救[JiJiu]装备、急救[JiJiu]药品、后勤保障装备、特种急救[JiJiu]药品、野外或异地救济装备等储备几乎为零。

  “这须要政府增强统一领导,财政积极支撑,按要求采购储备相应的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处于可有效使用状况,以确保一旦发生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立即调配使用。”王晓静说。

  如何让乌鲁木齐院前急救[JiJiu]真正做到高效、快捷,这是考量政府公共治理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好消息是,乌鲁木齐市刚刚制定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针对急救[JiJiu]网络建设,已肯定增设新的急救[JiJiu]网点、增长移动指挥车等措施。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政府已经意识到树立高效快捷的急救[JiJiu]网络的重要性,政府将依据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示状和综合实力,结合社会需求,调整目前网络布局,统一调配和整合急救[JiJiu]资源,合理规划网络布局并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使现有的医疗资源得以充足的利用,施展最大的效能。”贾志军说。

     相关链接
    ·中央直属驻新疆机构公务员今起面试全程录像
    ·打工男子在游戏厅输掉女儿500元学费自残
    ·乌鲁木齐热源调整工程将于4月开工
    ·胡伟因工作变动辞去新疆自治区副主席
    ·乌鲁木齐降雪致多个航班延误
    ·新疆2011年计划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40万人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将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乌鲁木齐连续两日降雪 部分高速路段交通管
    ·新疆交通运输应急指挥监控中心正式开通
    ·新疆北部部分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将出现大到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