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7日讯
孔凤春、毛源昌、邵芝岩,只要报出这三个响当当的名字,杭州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如果再追问一下,这三家老字号的创建年份,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先上网搜索或索性到老店去看下招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根据目前统一口径,三家老字号都创建于1862年,也就是清同治元年。可是日前,两位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专家却对此提出了质疑:1862年正是太平军攻占杭州的第二年,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开店呢?尤其是孔凤春这样卖胭脂花粉的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缘起] “送书”送出一个“疑问”
在规划部门工作多年的顾志法,今年四十多岁,十多年前就是浙江省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的会员。今年3月,顾志法拿到了新出版的《老屋遗韵——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实录(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老知识非常渊博,平时有什么问题,我就会去请教他,这次有新书就想送他一本,没想到送书送出了问题。”顾志法对记者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顾志法说的“王老”,就是浙江省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王兴福,他曾担任过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收到新书后,王兴福非常高兴,一页一页地看,翻到149页“邵芝岩笔庄”时,老先生停留了很久。原来,书中介绍“邵芝岩笔庄”时,有一句话“创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王兴福觉得有问题,第二天就给顾志法打电话,称书中“1862年”可能存在差错,让顾到他家里去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质疑] 战乱年代开出胭脂名店?
王兴福今年已经81岁高龄了,家里除了简单的家具就是书了。退休之前,王兴福一直在省社科联工作,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有50多年了,对“1862”这个数字特别敏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带着浓重的宁波口音,王兴福告诉记者这样一段历史:太平军曾两次攻占杭州。第一次是1860年3月19日(清咸丰十年二月二十七日),攻占前后总共才6天;第二次是1861年12月29日至1864年3月30日(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清同治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占领杭州两年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兴福认为,1862年恰好是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城的第二年。按常理来说,不可能在战乱纷飞的时候大开店铺,而且像“孔凤春”卖的还是胭脂香粉之类的化妆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兴福关注“1862”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了。十多年前,王兴福也曾就此提出问题,虽然他曾向“孔凤春”和有关部门反映,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随后查阅了很多有关杭州老字号的书,关于孔凤春、毛源昌、邵芝岩的创建年份,几乎都是1862年,即清同治元年,只有200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浙江省轻工业志》上写的是“同治年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编写《浙江省轻工业志》的主编,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他要编书,就上门去找,把情况说明。后来他觉得有道理,所以才改过来的。”王兴福回忆说。 tujian.org
王兴福说,杭州的老字号,就像是杭州的招牌,它的创建年份准不准确,不仅关系到老字号的形象,也关系到杭州的形象。其实只要懂历史,特别是了解太平天国历史的人,都会觉得那么多老字号集中在1862年创建是不太可能的。如果继续写“1862年”,可能会让懂行的人笑话我们没文化,连这个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推断] 两大理由推翻“1862年创建说”
在王兴福的观点上,顾志法也研究了大量的史料。今年4月20日深夜,他在电脑前敲下了长达4000多字的《杭州孔凤春等三家老字号创建时间探讨》一文。经王兴福认可后,顾志法将这篇文章发给了早报,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理由一: 战乱年代不具备开店条件
1861年12月29日至1864年3月30日,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期间,清军的反扑和太平军的保卫战十分激烈,战争使杭州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居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人口锐减,很难想象会有人在这样的年代,创办和盘下店铺经营香脂水粉用品、毛笔、玉器、眼镜之类商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顾志法拿出了一大叠复印材料,上面都记录着当时杭州城的惨样。其中有一份是1864年4月18日,清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为进驻浙江省垣办理善后事宜片》,上面写着:“臣于三月初二日进驻省垣巡视,各城垛身间有轰坍之处尚易修葺,惟驻防城身概行拆卸,房屋但存墙壁。省城以内仓库衙署俱已荡然无存,街市房屋亦大半拆毁。闻无事时省城内外居民共有八十一万余口,现除逃亡死故外,陆续来归及存留遗民合计不过数万口。一片劫灰,伤心惨目,盖两次沦陷被祸,为尤酷也……” tujian.org
杭州市历史学会丁云川先生收藏了一份资料,是1861年12月2日(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浙江巡抚王有龄的手迹,其中写道“杭城饿死者,日以数千计……兵勇宰马而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理由二: 太平军限制在城内经商
太平军占领杭州后,虽也曾扶植工商业,但只是在城外和各乡市镇有鼓励经商政策;为了军务和安全,太平军限制商人在城内经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顾志法拿出一本《杭州市志》,指着其中一条记载:“咸丰、同治之交(1861~1862年),杭州因受战事影响,典当全部停闭。同治三年(1864年)起,典当重新发展,连年增设。”顾志法认为,在清代典当是金融行业的一部分,典当业如果全部停闭,势必影响到其他工商业的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太平军占领杭州后鼓励工商业,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太平军为防止各种破坏市场的行为,规定开业经商要得到批准,领取“店凭”或营业“执照”。资料显示,所发“店凭”基本上都是经营食品南货之类,而且都在一些小城市和乡镇。二是开设买卖街,主要是在城外划定区域作为交易场所。三是由太平天国开办店铺。据《太平天国在浙江》载:“太平天国人员个人出资在杭州城内的清河坊、孩儿巷开设了一些商店。这些店铺由本地居民当经纪人,帮助开设店铺的太平军人员书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照上述三种“做法”,顾志法认为,孔凤春不太可能在1862年创建于清河坊四拐角,那里如有新开的店铺应该是太平军开设的。而毛源昌、邵芝岩两家,要在太平军占领的两年三个多月时间内创建经营毛笔、玉器、眼镜之类商品的店铺,也很难得到太平军的许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观点] 三家老字号可能创建于咸丰年间
王兴福回忆,10多年前,他曾问过孔凤春的一些老员工,对方说孔凤春创办于清同治元年,是根据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私方提供的材料。王兴福推断,这很有可能是私方的祖辈流传下来的口碑材料,而其祖辈说的很可能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4),而后人把它误作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孔凤春是这样,其他几家老字号也可能是这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排除了孔凤春等三家老字号创建于清同治元年至三年(1862-1864)的可能性,那么这三家老字号究竟是哪年创办的呢?第一种可能是创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或以前;第二种可能是创建于清同治三年以后。顾志法推断,第一种可能性更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根据三家老字号的发展历史,孔凤春、毛源昌、邵芝岩的商品,在清咸丰年间或以前就已经在杭城叫卖了,证明这三家老字号的商品在清咸丰年间早已存在。商品是由当时的作坊生产的,说明它们已经在城内有了固定的生产加工场所,也应该有能力在生产加工场所附近设摊开店,或盘下他人商铺经营自己的商品,一般来说,店铺总是要有名称的,孔凤春、毛源昌、邵芝岩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叫出来了,后因受太平天国战争影响而中断经营。1864年3月清军克复杭州后,三家商店只是在清河坊等地重新营业而已。因此,孔凤春等三家老字号更有可能创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或以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闻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浙江省轻工业志》载:孔凤春是在“咸丰年间(1851-1861),萧山人孔传鸿兄弟三人在杭城清河坊设摊经营香脂水粉用品”。它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家化妆品企业,是中华“百年老字号”企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浙江省轻工业志》载:毛源昌是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杭州詹源昌号盘给绍兴人毛四发,易名为毛源昌,初期主营玉器,兼营眼镜”。毛四发在盘下詹源昌之前的咸丰年间,已经在杭州城内沿街设摊做眼镜生意了,积累了一定的资产,才把詹源昌号盘了过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杭州老字号》载:“清代咸丰(公元1851-1861年)晚年,从杭州郊区留下附近走来一位布衣短衫的青年。他身背布袋,走街串巷,叫卖自制的毛笔。这位小青年就是后来在杭城开办笔庄的邵芝岩。笔庄自创业以来,曾在南洋﹑巴拿马﹑美国费城和西湖博览会等12次中外会展上获奖,尤其自产质量上乘的“芝兰图”毛笔,赢得国内外顾客青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