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从创刊到现在,浙报走过了整整60个春秋。看到今日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大楼,看到这么多的年轻同行,我们真的很欣慰。”前天的座谈会上,78岁的吕韶羽老先生很是感慨。他和其他16位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被授予了《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纪念像章和荣誉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0年前,这些曾经为新闻理想而打拼的年轻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不过,个个精神都挺不错。也许正是崇高而伟大的新闻事业,让他们青春永驻。 tujian.org
1982年到1992年这十年间,吕老曾任原《经济生活报》主编。而《经济生活报》正好是我们早报的“前身”。因此说起来,他与早报颇有“缘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报我一直很关注,每天都要仔细研读。看早报,就像当年看《经济生活报》一样亲切。”吕老说,在他看来,早报是《经济生活报》的延伸和发展。特别是早报改版之后,关注民生的新闻多了,信息容量更大,色彩格调更加鲜明、亮丽、庄雅和大方。这也正是应证了一句老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年《经济生活报》创刊时,有一个宗旨,就是以读者为本,早报很好地继续发扬了这个传统。”他说,希望早报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方面,多一些有立体感和厚重感的报道。“这是当今媒体的一大难题,期盼早报同行努力探索,率先突破。” tujian.org
现在,吕老身板硬朗,空闲时在老年大学里钻研书法。他也善写诗,常常以此来抒发情怀。这次,恰逢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的日子,他挥毫泼墨,献诗一首:挥笔纵横数十载,一生甘为新闻兵,宠辱浮沉皆不计,乐见报业如日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讯员代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每天都对浙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非分之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应该说,是《浙江日报》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说这话时,赵建兴的声音特别洪亮。在绍兴县委宣传部工作的他,这次是以浙江日报通讯员代表的身份来参加座谈会的。“有这样难得的机会,我真的有些受宠若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赵建兴和《浙江日报》结缘,最早要从1995年说起。当时,赵建兴还在绍兴县广播电台上班,他采写了一篇反映全省第一条村办铁路的报道,上了《浙江日报》二版头条。2004年7月,赵建兴到了绍兴县委报道组。在那里,他结识了一大批新闻界的朋友和“老师”,与浙江日报社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浙江日报》有很多好的栏目和做法,我印象深刻。比方说展现改革开放中浙江精神的《钱江浪花》,还有《农民种文化》和报网互动。”他说,“现在,我每天都对《浙江日报》有‘非分之想’,希望自己的报道能够见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浙报交往十几年,给赵建兴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浙报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时候已经过了凌晨零点,我还会接到浙报记者打来的电话,核实稿件中的数字和说法。”赵建兴说,这样的“午夜铃声”,他已经接到很多次。他一点儿也不会懊恼,反而深深地被记者的敬业精神打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