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即将整修的潘天寿墓。潼南 摄 tujian.org

   浙江在线08月18日讯 九曜山莲花峰西北角,清水湾大酒店后面有座潘天寿墓。这座墓,老底子杭州人都不大知道,而一项即将进行的潘天寿墓整治工程,将使西湖景区新增一个景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11月,经过整修并增设潘天寿画碑亭后,潘天寿墓将和南山路上的潘天寿纪念馆相呼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潘先生的关门弟子、今年80岁的中国美院退休教授朱颖人先生向记者透露:潘天寿墓当年差点选址超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先生代表作11月亮相“画碑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先生1971年逝世后,他的墓安葬在九曜山。墓区较大,整个基地用水泥浇平;墓有三座,潘天寿墓在中间,左侧是夫人之墓,右侧是其长子潘炘之墓;而且墓形式比较独特,用水泥砌成,墓碑之文全为烫金的字。 tujian.org

  “一直以来,潘天寿的墓没有任何的遮蔽,这次整治,我们要把墓妥善保护起来。”凤凰山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要构筑一个画碑亭,“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碑亭,刻上潘先生的诗、词、画代表作,展示潘天寿一生事迹。目前所有的资料、照片我们已经收集齐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墓葬周边的生态植被环境也将恢复。项目整治用地9200平方米,其中新征用地2980平方米,不新增建筑面积。按照预定的工程进度,杭州人在11月就可以看到修旧如旧、保存完好的潘天寿墓,作为一处文化遗存,和南山路上的潘天寿纪念馆相呼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天寿墓当年差点选址超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年,潘先生差点就安葬在超山了。”潘天寿先生、吴茀之先生的关门弟子朱颖人先生今年80高龄,却依然思路清晰,对来龙去脉、往事细节都记忆得纤毫不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先生的骨灰5年来一直存放在杭州殡仪馆,如今快到期了。”1976年年初,潘天寿夫人何愔和朱颖人商量。朱颖人知道潘师母的意思,潘先生的两个儿子上山下乡,去了温州文成:“潘先生的身后事,应该由我担当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颖人寻到超山附近一处山地。“有一整片花果山,那个春天桃花茂盛,很美。”潘师母去看了地方,摇摇头说:“我想找个开阔些的地方,让他好好透透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直到朱颖人找到第3块地,潘师母才满意了,就是莲花峰。 tujian.org

  “1976年入葬之前,我们跟当时的南山大队讲好了——对外就说葬的是村民亲属的骨灰,墓碑也不敢写潘天寿,只写‘大颐老人’。潘先生的别号。”朱颖人说。

tujian.org

  8本40岁的笔记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留着潘天寿的教学墨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朱颖人来说,潘先生不但是手把手教画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在先生身边,学到很多严谨治学、敦厚豁达的为人道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先生从陈旧的书柜里拿出8本破旧的硬皮抄笔记本,翻开一看,我们一声惊叹——整页整页都是密密麻麻的铅笔蝇头小楷。还有些页面上贴着宣纸或旧信封,留着潘天寿先生、吴茀之先生的亲笔教学墨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笔记本已经有40多岁了。这是潘先生的墨迹,他教我落笔轻重、抑扬顿挫。”朱颖人感叹,“潘先生说,基础要打实,将来可以堆得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朱颖人原本学西洋画,画过《刘志丹在陕北》,那样的人物画是当时社会的主流。1960年美院国画系要找接班人,找了刘江、叶尚青和他,做潘先生、吴茀之、诸乐三的弟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诗书画不必三绝,但要四全。”朱颖人记得潘先生时时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四全是指诗、书、画、印,全面修养。” tujian.org

  言传身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先生教人学画更教做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朱颖人来说,潘先生教做人的道理,不是言传,多来自身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天寿当时是美院院长,不但公务忙,上门拜访的客人也多。因为影响创作,潘天寿跟夫人商量:“有客人上门,如果我在作画,你就说我不在。”不过因为“实在”,他经常自食其言。有一次有人上门,潘师母说潘先生不在家。潘天寿在画室听到了“很难过”——明明在家,怎么能撒谎说不在?于是紧赶几步出来道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又有一天,潘先生和朱颖人在乡下漫步,忽然有灵感,向朱颖人借来铅笔速写。“那只是个一寸长短的铅笔头儿,我就给了先生。没想到两三天后,先生还记得牢牢的,亲自跑来还我。说,这是你的,怎么好不还?”朱颖人娓娓道来,很是感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修墓聊表敬意 展示潘老一生事迹11月亮相莲花峰
2009-08-22
     相关链接
    ·修墓聊表敬意 展示潘老一生事迹11月亮相莲
    ·“水土不服”加“体质不好” 一百多棵松树
    ·夜生活酒味淡 金华交警10天拘了49名“酒驾
    ·椒江教育部门:“补习一条街” 教师非“主
    ·5岁花样女孩意外凋谢 凶手竟是13岁邻家哥哥
    ·市民体验者称 城管和小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封航11天2万滞留船民喊渴 浙北最大打捞船出
    ·一句“甲流防控需要” 贵重东西全离了身
    ·千金聘人来逗宝宝一笑 可惜这样的专业人士
    ·钢价变脸考验浙企 探究“疯狂钢铁”背后的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