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长三角公交一体化嘉兴突破 通杭公交或年内开通
2009-08-22

  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  用同一张卡,不仅可以在市区、海宁、桐乡的公交车上使用,还可以在杭州刷卡消费,这让在杭州读大学的曾丽觉得很方便。今年6月3日杭嘉两地公交卡互通工程启动至今,市区已有3909名乘客用上了公交卡城际通卡,蹒跚多年的长三角公交“一卡通”计划已率先在两地市民面前启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909名市民试水公交“一卡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6月3日嘉兴(包括海宁、桐乡)与杭州的公交卡互通以来,嘉兴市区已有3909张公交卡加载了城际互通功能,其中1494张是新发售的公交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今年6月3日之前,嘉兴市本级发行的8种公交卡不能在杭州地区的公交车上直接刷卡消费,使用之前需开通城际通卡功能;而之后发售的PVC卡已全部具有城际互通功能,可在杭州公交车上刷卡消费。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市区公交卡发卡量(包括老年卡及学生卡)已达35.7万张,市民刷卡率达到45%,随着杭州、嘉兴两地市民流动日益频繁,不少市民正陆续开通公交卡城际互通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至杭州城区公交车或年内开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嘉兴市本级、海宁、桐乡三地与杭州实现公交卡互通后,海宁作为与杭州的接壤地区,使用杭州公交卡的市民相对集中,从今年6月3日以来,该市发行的城际互通公交卡已达到了1631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根据杭州都市经济圈的相关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内,公交一体化进程还将继续,公交卡互通、公交线路直达将在杭嘉湖绍四城市市区及节点县(市)之间逐渐推广;2010年底之前,杭州至富阳、临安、安吉、海宁、绍兴等6个节点县(市)的公交线路将全部开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海宁市运管所副所长朱建明介绍,目前,海宁市域内已有4条公交线路通往杭州的余杭区和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未能抵达杭州主城区。根据该市的交通规划,长安镇至余杭的公交线路及长安、许村两镇到杭州主城区的公交线路将在年内开通。朱建明说,届时,海宁的乘客可乘坐公交车直达杭州主城区,实现零距离接轨杭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嘉兴将率先开通跨省市短途公交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日前召开的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联席会议上传出消息,今年苏浙沪三省市将开展跨省市短途班线公交化运营试点,苏浙沪间首条跨省公交化班线有望于年底开通,至2012年,将开通在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等核心城市可自由刷卡的城市公交“一卡通”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根据今年江浙沪交通部门曾联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将有实质性突破,通过打破区域壁垒,在未来实现联网售票一网通、道路客运一卡通、热线服务接入一号通的“三通”。三地将通过创新的方式加快合作,拟用参股、对开等多种形式在三地接壤地域开通短途公交化班线。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嘉兴将作为试点,在2012年率先开通至上海、苏州等地的短途公交化班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长三角公交一体化嘉兴突破 通杭公交或年内
    ·桐乡农村引进工程蝇形成生态循环养殖链
    ·黑车司机被不法分子盯上 桐乡黑车也可出城
    ·银行增加贷款1亿元助力小贷公司
    ·经济复苏 上半年温州亮点纷呈成绩显著(组图
    ·温州人在新疆建“天下第一鞋” 签约“温州
    ·确保统筹余慈地区发展09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
    ·共同约定 携手过冬 宁波万家企业不减员不减
    ·温州制造“约会”世博会 民企亮相展风采
    ·浙江上半年每天新增252家私企 诞生1220多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