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商务部长陈德铭自曝网上购物给夫人:便宜又方便
2011-01-11

 2010年12月份,陈德铭任商务部部长刚好满三年。三年前,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调任商务部部长。半年多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有人觉得我挺倒霉的,怎么一上台就遇到了百年危机?”采访中,陈德铭笑谈,“现在想想自己或许也算‘幸运’的,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战胜危机,让我的人生受到了一次历练!”。

  “倒霉”一词并非夸张。2009年,外需大幅下降,中国的货物出口额自1978年以来罕见下滑,跌至2007年前的水平,2000多万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失业返乡。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净出口”,这一年对GDP的贡献率是-44.8%。

  2009年四季度,中国出口开始步入复苏阶段,并在2010年保持了近30%的增长,然而,经历了危机洗礼的陈德铭,并无轻松之感,反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越发重了。

  “十二五”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也成为商务发展的转型期。国内外贸易的双向转型亟待推进。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摆在陈德铭面前的,是一盘需要智慧、耐心与审时度势的大棋局。

  早年,陈德铭曾主政苏州,是“苏州模式”的重要缔造者之一,随后担任陕西省副书记、省长,发达地区和内陆的双重工作历练,让他对中国国情及未来发展有更清醒的认知。

  如今,陈德铭站在了率领商务部转型的领军位置。“我感到了身上的重大责任”,陈德铭对《财经国家周刊》说。

  转型一: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我会去逛超市和百货大楼,虽然大部分是调查市场或检查工作,但偶尔也会单独陪太太逛逛,给她歉意之后的安慰,平常陪她的时间太少。”陈德铭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家人的感情。

  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陈德铭还熟稔网上购物。他解释自己网购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更了解这种消费业态,“如果不自己办一张支付卡,自己试着买东西,你不可能真正了解网上购物的奥妙”。陈德铭像每一个普通消费者一样,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一台DVD在实体店卖多少钱,在网上买能省多少钱。不过,作为主管商贸的部长,他更看重的当然不是自己省了多少钱,而是网上购物这种商业新形态所蕴含的巨大发展空间。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网络购物迅速发展,全年销售额达到4500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22倍。 与此同时,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将在当年达到15.7万亿元,是5年前的2.3倍,年均增速为18.1%。

  这些数字无不显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内需消费依然强劲增长的现实。在外需疲弱的时候,旺盛的国内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然而,从总体数据看,2009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2.5%,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70%以上。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有待大幅度提升。

  《财经国家周刊》:据我们了解,商务部正在制定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首次被列入国家级专项规划,国内贸易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背后又有怎样的战略考量?

  陈德铭:前不久,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十大方面内容中,扩大内需排在首要位置,而且第一次在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独立成篇,可见中央对内需工作的高度重视。扩大内需里的扩大最终消费更是我们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抓手,近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一再强调这一问题。特别是当前国际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投资如果过大,最终生产的产品不能消费,也会带来问题。

  目前,商务部正在进行《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这项规划也被列入国家级专项规划。消费应该分成两块,一块是外国人消费我们生产的产品,另一块是国内消费。我们有13亿人口,还处于一个广大人民群众收入增长,消费逐步升级的过程中,国内消费潜力巨大。因此,对未来五年的消费做一个大规划,很必要。

  扩大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首先需要让老百姓增加收入,健全社会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到有钱可花,有钱敢花。当然钱是在老百姓的口袋里,怎么消费,政府不能做主,从商贸流通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便利消费,引导消费。比如商品质量更好、品种更丰富,也更安全,流通成本降低了,价钱更合理,这样就能够促进消费。

  国家对这部分工作更加重视了。我做部长以来,感觉各部委之间的战略协调配合非常好。比如说农商之间,商务部和农业部就在主动协商,要在海南建立一个最大的农产品[17.40 0.58%]批发市场,让那里的蔬菜能够很便宜很快捷地输送到北方来。北方在最冷的几个月,40%的蔬菜要靠从南方调运,保证这个市场很重要。

  《财经国家周刊》:在促进消费方面,商务部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陈德铭:我们想把“十二五”激励消费分成城市和农村两块,城市和农村有不同的特点,工作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家电,农村市场主要是进一步普及推广,在城市,可能更多要考虑升级换代,考虑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

  促进消费首先是要保障消费安全。老百姓对购买商品最大的担忧是不安全,吃的东西担心不安全,用的东西担心质量不靠谱。如何使人们对产品的质量有信心,我想这是刺激消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2010年,商务部在全国选取了10个城市,推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消费者在家门口的农贸市场买一块肉,凭着上面的条形码,可以追溯到批发市场、屠宰场,最后到养殖环节,从流通领域入手,保障商品的质量。

  另外就是促进便利消费,想买就能买得到,而且便宜方便。电子商务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现在在某些大城市,比如广州、上海,一个白领已经可以在电脑上,买到一天,一周或者一个月的蔬菜及食品。我自己也会网购,因为我是南方人,我喜欢吃的某些食品北京没有,可以通过网购方便买到。再比如,我夫人的生日,我想送个礼物给她,我发现一台某品牌的DVD歌王在商场里卖1650多块,而网上售价只有890多块。所以网购不仅便利,还可以减少环节,减少费用,使消费者减少支出。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内贸流通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十二五”期间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陈德铭:流通产业一端连接着生产,一端连接着消费,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先导行业。目前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流通网络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新型流通方式和业态发展不够,流通主体竞争力不强,全社会流通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制约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因素还有很多。

  “十二五”时期,要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的信息化、网络化、组织化水平,提高流通主体的整体竞争力,如: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工作已经做了两年,最近商务部和农业部还准备进一步扩大它的覆盖范围,我们想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掌握农产品的销路,真正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如果农民生产的时候,他不知道市场需求是什么品种,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规格和标准,不知道要卖给谁,那就很难保障他们的利益,而这样做也可以让产品质量更安全,使超市价格具有一定的优势,超市农产品的售价可以下降20%~30%,而同时给予农民的收购价却相应增加了,把“好处”一半让给农民,一半让给了消费者。当前,这类集中供货的超市只占了总数的15%左右,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财经国家周刊》:商务部出台了“家电下乡”、“旧家电回收”等刺激消费的政策,未来这些政策的走向是什么?

  陈德铭: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是和中央的一揽子政策相衔接的刺激消费政策。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想把这些危机中刺激消费的政策进行一些总结、梳理、完善。在今后,转向一个长期的刺激消费政策。比如说,我个人认为,对农村的消费激励还是应该总体上继续保持下去,具体的商品形式和品种可以随着市场调节。9亿农民这一块市场需要长期的激励。

  刺激城市消费则需要另外一种做法,用国际的经验来讲,是把旧的东西回收。早年我们到国外一看,在人家的地库里能捡到旧的电视机、冰箱,觉得很惊喜。现在中国很多城市人的家里也有不少旧款式的东西,但是淘汰比较困难,而这里面其实是一个资源宝库。人类不断从地下汲取各种矿石资源的余地越来越少。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城市里的这些废旧物品事实上构成了一座“城市矿山”。做好回收利用,能够使消费更加快地循环起来,而这些废弃物都能拆分成有用的东西,又是发展低碳环保,鼓励绿色消费的有益做法。

  《财经国家周刊》:在促进消费方面,商务部如何协调商品流通和价格的关系?比如近期人们比较关注的蔬菜价格?

  陈德铭:蔬菜的生产周期很短,前一段时间菜价偏高,各地政府都重视,我们也在全国各地调研菜价,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最近蔬菜价格下来一些,但是今后也不排除蔬菜卖难的问题又会在局部地区出现,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在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城市生活中,供给、需求永远不会绝对平衡,有时这里多了,那里少了。我们要建立一个调节机制,但是这个机制是以市场为主,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只有过了一定的幅度政府才出手。提高市场调控的水平和能力,我想这是“十二五”期间商务部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转型二:更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十一五”期间,中国累计利用外资超过4200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1.5倍,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然而,2010年,部分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发出了质疑,特别是对于中国鼓励自主创新和政府采购方面的相关政策表示担忧。国外媒体也频频向中国发难,担心中国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有可能会关上“大门”。

  作为“苏州模式”的重要缔造者之一,陈德铭对于外资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所谓“苏州模式”即外资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年,苏州一度是全国引进外资的典型。在陈德铭离任的前一年,即2001年,苏州新增合同外资72.3亿美元,仅次于上海当年的73.73亿美元。出口总额123.1亿美元;当年苏州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达57.9%。

  苏州经验,使陈德铭更深刻地体会到“开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含义。

  “向前走一步,海阔天空。”陈德铭如是表达对开放政策的态度。他认为,只有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有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而各种质疑的声音也将不攻自破。

  《财经国家周刊》: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吸引外资是否受到一定的影响?

  陈德铭:金融危机刚开始的时候,受到影响的外资还比较少,但是第二年,不少已经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也包括一些台港澳的企业关门停产,受影响是比较大的。

  国家随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国内市场需求,包括商务部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等,使国内市场发展比较快,这几年每年都以高于GDP一倍左右的速度增长。所以外资最后还是看好中国,他们在中国刺激经济的政策中也得到了帮助。这样的情况下,外资还是增长了。2009年我们吸收外资超过了900亿美元,2010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

  《财经国家周刊》:近期,外资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有颇多的不满,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陈德铭:这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经常反问外国记者,“为什么你们一方面说我们的投资环境不好,另外一方面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中国吸引外资又增长非常快?”

  中国已经连续18年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里获得投资最大的国家。其实这里面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西方国家看到了全球化以后,加工工业转移出去对他们的经济带来的影响,他们提出要产业回归,制造业回归。这时候有的人说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好,实际上他们是希望很多企业可以回到国内去投资。当然,对一些外资企业来说,越是看重中国的市场,越是提出更多的希望。另外一方面也是我们自己工作中确实存在要改进的方面。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国内市场的净化等等,也是我们要做的。但是一个基本的不可辩驳的事实就是,我们的吸收外资在危机中的几年,包括2010年是逐年增加的,未来仍然被大家看好。

  《财经国家周刊》:下一步,中国还不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怎么要扩大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

 相关链接
·维基解密面临严重财务之忧 每周亏损近50万
·商务部长陈德铭自曝网上购物给夫人:便宜又
·2010年十大震撼商业模式:Groupon上榜
·今年全球电子商务营收将达6800亿美元
·2010年全球虚拟商品销售额或达73亿美元
·网络新文体 “亲密体” 肉麻贺卡启发网友创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