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会后发布的议息会议决定显示,美联储将按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计划,虽然这一决定暗示美联储不急于缩减对美国经济的支撑措施,但多少表现出其选择温和退出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的意图。业内专家普遍表示,美国量化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进入倒计时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而我国稳健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的累积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因而全年CPI同比涨幅总体可控。
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各国央行纷纷渐次退出宽松[KuanSong]的货币政策[HuoBiZhengCe],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东盟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大都采取了提高基准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过剩流动性等货币政策[HuoBiZhengCe]措施,欧洲央行也于今年4月7日启动了3年来的首次加息,发达经济体除了日本因大地震延缓了退出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的步伐,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央行也早已启动了加息周期。唯有美国在经济稳定增长情况下继续维持量化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进而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美国维持量化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虽然对美国本土是一个优化选择,但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却产生了诸多副作用。很多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美国量化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现在所面临的通胀风险、“热钱”冲击、资产价格泡沫其实已经难以承受。3月份我国的CPI同比上涨5.4%,巴西CPI大约是6.3%,俄罗斯CPI是9.5%,印度CPI也在9%左右。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依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4月份我国食用农产品价格持续小幅回落,但由于非食品价格上涨仍快,同时4月份CPI翘尾因素仍维持在高位,因此初步判断4月份CPI同比涨幅仍将维持在5.2%的较高水平,短期内我国的通胀压力仍难言减轻。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不排除未来几个月还会创出年内CPI同比新高。
好在目前一些有利于通胀压力减轻的因素正在形成,一是上述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或标志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QE2)即将于6月30日终止,其声明中没有迹象表明将启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因而下半年,由美国量化宽松[KuanSong]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及其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压力会有所减轻,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将相应有所缓解。二是在去年下半年政府多管齐下持续有效的治理通胀政策作用下,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开始得到有效控制,以蔬菜为代表的部分食品价格因季节性因素开始回落,这将有效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