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房下乡:农宅建设产业化的拓荒之举 |
2009-05-04 |
|
本报记者 陈凤莉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一家在国人印象当中经营建筑材料的中央企业,如今好像有点“不务正业”。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最近正忙于与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接触,“推销”他的房屋下乡计划。当别的房地产商在房价和市场需求之间苦苦寻求平衡时,宋志平却把目光投向了一块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视野之外的土地——农村。 “中国的农村与城市相比太落后了,要想全面实现城镇化,首先要解决9亿农民的住房问题。”2月13日,宋志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秦砖汉瓦”: 传统住宅难以满足现代需求
“农村的建房观念很落后,建出来的房子只具备遮风挡雨这些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实际上,现代人的住房需求远不止这些。”宋志平说。 据了解,目前农村绝大部分住房仍然是红砖建造的,不能将环保、节能等现代元素融入建筑之中。 “我们中国的农房不管是外观还是功能,都与城市建筑有极大的差距。城市里到处都是漂亮的楼房,可是农村的住宅却很落后,即使有新房,也建得杂乱无章,缺乏整体设计的美感。以红砖为主要砌筑材料的农房既不保温也不节能。”在宋志平看来,农民不应该被排斥在舒适美观、节能环保的居住潮流之外。 而中国建材集团下属企业北新建材集团的副总经理刘贵平认为,功能和外观设计上的缺陷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传统建筑材料带来的能源浪费和规划不到位造成的土地浪费才是最值得深思的。 据记者了解,我国农村房屋有70%以上的墙体使用的是已经被城市禁用的红砖。按照这样的比例计算,我国红砖的年消耗量为5000亿块,每年用来烧制红砖的标准煤就达到7000万吨,耗用的黏土达1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毁田50万亩。 “这些能源浪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刘贵平说。 土地浪费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建设房屋,导致住宅分散、凌乱,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村庄占地面积不断增加。 “这也是可以避免的。对村庄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采取连排建造的方式,都能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也会让村子看起来整齐美观。”刘贵平从事房屋制造业多年,在多次调研后发现,农房是如此跟不上时代脚步。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房屋的抗震功能更引人关注,但这种功能却是传统的农房所不具备的。 “地震发生后,我到灾区救灾,其间作过调查。我发现倒塌的都是砖混结构的房屋,钢结构的房子却没事。但现在农村住宅绝大多数都是这种不抗震的砖砌房屋。”宋志平说。灾区的所见所闻让他深深感到,很多建设元素在农村都被农民忽略了。
新型住宅: 将理念与产业打包引入农村
正如宋志平所说,农民不应该被排斥在舒适美观、节能环保的大潮之外。遮风避雨早已经不是住房唯一的功能。 “我提出送房屋下乡,并不是简单地把房子从城市拉到农村去卖,而是想把一种理念引入农村,把一个产业带到农村。新型住宅就是这种理念和产业的载体。” “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让自己住得更舒服、更健康,这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我们希望农民都有这种理念。”宋志平说。 他在日本农村考察时看到,那里的农民居住的新型住宅设计合理,村落整齐漂亮。在他看来,那是一种比城市还要好的生活状态。他觉得,中国的农民也应该住那样的房子,也应该有那样的生活状态。 “所以我想将新型住宅带到农村,期待农村的面貌有所改变。”他说。 从建设新农村的角度说,中国农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经济落后,就业率低,人均耕地越来越少,留守家乡的人也越来越少……农村似乎是一个没有人愿意长久驻足的角落,众多的问题使得它多年来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不少,但是仍然摆脱不了比城市贫困得多的现状。 “送房下乡就是给农村送去一条产业链。单独一栋房子只能解决一户人家的居住问题,但一个产业却能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宋志平说。 据他介绍,新型住宅是在房屋工厂将房子的结构、外墙板等制造好,再把各种成品材料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对一个地域来说,这一造一装的过程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组装一栋新型房屋所用的各种零部件,如钢结构、水泥纤维板等都可以成为一个产业,再加上材料运输、材料组装等,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试想,如果家乡的产业经济发展得很好、有充足的就业机会,那么农民还会不会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呢?”宋志平认为,这条产业链应该是农村市场非常需要的。
送房下乡: 潜藏万亿绿色GDP
“农村每年新增建筑12亿平方米,如果按照每平方米造价1000元算,就是个上万亿元的市场。”宋志平对农村住房市场作出这样的判断。这也是新型房屋下乡计划的立足点。 不过,宋志平的新型房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了,只是因为当时与日本公司合资研发的产品造价偏高,最终没能大规模推广。如今中国建材集团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屋制造技术和新型住宅研究产业基地,他们对产品的市场定位也进行了调整,针对的消费群体由富人调整为农民。 “住着很舒服,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价格稍微贵了一点。”北京市平谷区的农民屈海全对记者说。他是新型房屋的首批体验者,对2007年北新建材设计、建造的房子很满意。对很多农民来说,价格是对这种新型房屋唯一的顾虑。 “以我们现在的生产技术,已经足以把新型房屋的建造成本降至农民可以承受的水平。目前,农民自建住房的造价是每平方米800~1000元,这个水平,我们工厂化生产的新型房屋也能达到。随着生产规模的加大,每平方米五六百元也是可能的。这个价位应该能打入农村市场。”宋志平认为。 据刘贵平介绍,中国建材送房屋下乡的具体计划是在各地建立示范村,通过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最终占领农村市场。 这还是一条环保之路。据了解,新型房屋使用的建筑材料很多都是以高炉矿渣、粉煤灰、电厂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降低了材料的成本。这正是新型房屋生成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源头。 “送房屋下乡,关键是要扭转农民的传统建筑观念。如果能将新型房屋推广开来,那么光农村市场就有我们一辈子挖掘不尽的潜力。”刘贵平坦言。 目前,对于新型房屋来说,农村市场几乎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而中国建材似乎正像闯入这片天地的堂吉诃德,梦想以工厂化房屋下乡的方式开垦这块肥沃的土地。然而,要想让创造上万亿绿色GDP的梦想成为现实,对于宋志平和中国建材来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个计划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需要给农民一个接受的过程。只有让农民真正了解了这个东西、认可了它的优点,新型房屋才能在农村市场逐渐普及,我们也才能在这个市场上获得收益。”宋志平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