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事回眸30年:史海寻珠珍藏一串闪光的记忆 |
2009-05-04 |
|
1978年: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1979年:可口可乐破题开放 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同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6月15日,万里在安徽省凤阳县农村调查时,首肯大包干生产责任制。 11月20日至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确定在15个省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办法。 被认为代表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可口可乐开始进入中国。
1980年:经济特区正式试水 2月23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举行,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会上,邓小平指出,党现阶段的政治路线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5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8月份,正式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8月18日至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9月14日至22日,中共中央开会讨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1981年:强调科技强国 1月4日,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2月9日,中国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应堆建成。 4月16日,中共中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1982年:紧缩的空气 改革进入第5个年头,空气中仍然弥漫着宏观调控紧缩的气氛。 国有企业改革乏善可陈。1982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提出用两三年时间,对所有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整顿。从当年国家统计局的年终报告中可以看出,整顿并不成功。 本田、百事可乐、三洋、爱立信、耐克等加大对中国投资额度。 中共十二大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战略。
1983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月12日,邓小平同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和农业部门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日后成为改革的格言之一。 1983年7月,浙江义乌投资58万元建造了全国最先进的专业市场。从那以后,闻名全国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威名在广袤的中国大地快速传开。 国务院批准《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 海盐市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被评为企业改革典型,成为当年的新闻人物。
1984年:南巡提速改革 1月,邓小平第一次南巡。 3月,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开放。 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 12月,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价格开始浮动 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5月27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宣告生效。 价格双轨制开始实施,我国进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 我国贸易逆差创新高,出现引进外国设备高潮。
1986年:股份公司出现 1985到1986年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来到浙江温州,对温州家庭工业模式给予肯定。从此,对于私营企业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逐渐弱化。 3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联营开始盛行。 12月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 1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1987年:在磨合中前进 3月26日,中葡两国政府草签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8月25日,道琼斯指数达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是又一次股市崩盘。 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 11月12日,前门大街上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开张营业。这使得当时追求洋文化的人们,为买一块吃不惯的鸡腿而挤破脑袋。
1988年:感受通货膨胀 1月1日,时任国务院代总理的李鹏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提出的当年首先要认真抓好的三件大事中,第一件就是稳定经济和深化改革。在此后的几个月中,国家不断推进价格改革方案的施行工作。人们第一次感受到通货膨胀。 1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从1988年开始,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分期分批展开。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全体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随即在全国引发抢购风潮。
1989年:中国经济遭遇倒春寒 从1989年开始,中国经济从过热滑入低谷,宏观经济政策从抑制过热转向启动经济。世界上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和改革的停滞,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停滞。 私营经济遭遇寒流。 全国性的打击漏税行动开始。 在当年《财富》评选出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银行成为第一个出现的中国公司。
1990年:证券交易所鸣锣 国家开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浙南和珠三角地区开始流行一种全新的企业模式:股份合作制企业。 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速度,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市。 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
1991年:思想更解放一点 一个署名为“皇甫平”的评论,无意中引发了一场要不要改革开放的思想交锋,并使1991年成为思想交锋之年,更成为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1月28日,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邓小平视察上海,提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国务院批准2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全部竣工。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1992年:明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改变了中国。 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首次拍卖破产合资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3年:取消粮票 5月,保险市政府正式宣布取消粮票。 4月,《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A股交易9月对国内法人开放。 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
1994年:转型进入攻坚年 6月,国务院发布《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二是深化财税、金融、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初步确立新型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构架。配套措施在7月随之推进,一是颁布《公司法》;二是进行住房市场化改革,将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的方式。 10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就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的处置、破产财产的处置、破产企业的整体接收等问题作出规定。 11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下一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抑制通货膨胀”位列“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之前。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等八项主张。 2月,中美两国就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协议,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20个月的9轮磋商。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6年:中国愈加自信 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全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十项基本原则。 7月13日,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确立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服务体系。 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香港举行,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997年:中国行动惊动世界 1997年初,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中国人民在化悲痛为力量的转变过程中,时刻牢记伟人的嘱托,各项准备工作马不停蹄。 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要求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 7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一年的下半年,以泰国金融危机为发端,一场亚洲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东盟地区,并向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中国顾全大局,以实际行动参与金融危机的拯救,协同邻国渡难关。
1998年:洪灾承载民族记忆 自6月份起,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第2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等江河,也相继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同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效。 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
1999年:50年大庆迈出中国步伐 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从而保障国家建设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0周年大庆,首都军民50万人汇聚到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人们在释放激情的同时,也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步伐势不可挡! 12月20日,在全世界的关注下,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00年:黑幕曝光 4月,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股市综合指数半年内跌至六成。 10月,《财经》杂志曝光基金业黑幕。 11月,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告破,涉案价值高达539亿元,被认为是新中国最大的一起经济犯罪案件。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油等中央企业先后在纽约或香港上市。
2001年:喜获成功 7月13日,保险成功申办第29届奥运会。 10月,中国男足历史性地入围世界杯。 12月11日,在长达15年的复关和入世谈判后,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2002年:促进农民增收 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
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来袭 3月,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在京举行。胡锦涛当选新一届国家主席,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4月,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7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会议在保险召开。 9月,国务院在保险召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
2004年:连出组合拳 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3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在黑龙江、吉林两省首先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
2005年:股市跌至冰点 4月,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 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8年来的第一次,外面夏日炎炎,证券大厅却冷酷到了极点,投资者欲哭无泪。 专家认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同股不同权,中小股东惨遭蹂躏! 4月,股改试点正式启动。 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当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6年:平稳中孕育力量 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国六条”,强调要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12月,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中国银行业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
2007年:疯狂后迎来转折 1月,沪深股市总市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9月,央行、银监会联合颁布二套房贷新政。 10月,《物权法》正式施行。 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明确提出住房保障制度、保障方式和保障对象。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悲喜忧交集的日子 1月,农村工作一号文件发布,实施史无前例的农业免税政策。 3月,全国“两会”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5月,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8月,北京奥运会拉开帷幕。 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 10月,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危及中国经济。中央提出扩大内需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 12月,大陆台湾实现三通。
(本编年部分由公培佳、杨仕省、郑 盎、徐芸茜、吴丽华、江金骐、王新磊等撰写,特此致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