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访绵竹市副市长赵庆红 本报记者 吕立祥 “5·12”汶川大地震,绵竹市的遇难人数达到了11117人,经济损失高达1400余亿元。城区建筑倒塌严重,经有关部门评估,城镇建筑中,基本完好、轻微受损的房屋只占11.73%,中度和严重受损的房屋达到59.75%,垮塌房屋占28.52%。农村建筑中,基本完好、轻微受损房屋只占20.63%,中度和严重受损的房屋占29.77%,而垮塌的房屋则达到49.60%,须重建的农房多达11.9万户,须维修加固的有3万多户。 绵竹市如何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条例进行重建?近日,记者赶赴绵竹,采访了该市副市长赵庆红。 赵副市长告诉记者,绵竹市在对口支援省江苏省的帮助下,根据山地和高烈度地震地区的特点,由规划局和建设局出面,邀请建筑设计与规划部门的专家学者为绵竹的重建出谋划策,慎重选择村镇建设用地,以确保村镇居民点的选址安全。与此同时,该市还按照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在保护地形地貌、延续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出台了《绵竹市灾后重建村镇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其目的就是推进新城区建设,完善老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就这个指导意见的核心之处,赵副市长解释道:“我们以原址重建为主、异地重建为辅为原则,编制出绵竹灾后重建村镇规划。重点考虑的是尽快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恢复基本生产。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如建立医院和学校等公共设施。注重城乡统筹,防止灾民二次搬迁。” 谈到该市乡镇重建的思路时,赵副市长表示,在科学评估地震灾害的影响、合理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要理性、科学、积极地为灾民重建家园;在对环境影响和承载能力的评估基础上,科学合理预测镇域城镇化水平和人口规模,明确乡镇性质和主要职能,完善村镇结构,合理确定镇区发挥方向和用地布局。 市政设施将考虑多源头、多线路联络,努力争取设施局部受损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村镇重建时将注重传承地域文化特点,彰显地方特色。加强山林绿地的保育、恢复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努力逐步恢复自然景观。统筹考虑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需求,确定实施策略,落实近期建设计划。规划时,将综合考虑原件投入、自主重建、建设成本、建设周期,合理确定城镇近期建设目标。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将充分考虑灾后居民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要求,优先选择设施配套好的用地。近期内的建设项目将优先安排与恢复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住房和公共设施项目。 当谈到乡镇基础设施规划时,他介绍道,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基础设施的主要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运车站、码头、水厂、变电所和邮政等重要场所的位置、等级等都要在规划图纸上标示。对水、电、气等尽可能按双回路布局,以提高安全性。建造沼气池时,要尽可能避免对相邻住户的影响。 赵副市长还告诉记者,对于坡度较大的地区将不再进行改造,同时要求建筑设计部门设计民居时,考虑通过吊脚楼或打桩等形式结合地形进行布局,建筑要尽量避免垂直等高线布置。平坝地区将结合地形,采用灵活的平面组合方式,突出自然生态和乡土风情,避免大规模行列似的布局。建筑布局、立面设计、建筑高度、建筑平面尺寸等,在新编制的规划中都有严格的抗震要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