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出建筑企业打破“大锅饭”的第一步 |
2009-05-04 |
|
本报记者 鲁扬 文/图
1984年,胡耀邦同志在湖北省视察工作时,肯定了建筑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同年4月12日,建设部制订并颁发了《建筑安装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实施办法》。 今年65岁、现任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的佟兆祥回忆说,虽然1987年1月1日北京才实施《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试行办法》,但作为北京成立最早的建筑安装企业,他所在的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公司早在1984年底就率先尝试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做法。 佟兆祥介绍说,这是一种新的工效挂钩方式。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是国家对建筑业执行的一种工效挂钩办法,职工由过去的每月领取死工资,到按企业完成总产值领取效益工资,迈出了建筑施工企业彻底打破“大锅饭”的第一步。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加快基本建设工程进度、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佟兆祥回忆,1984年6月中旬的一天,北京建工总公司下发文件给下属的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公司,要求公司在1985年1月1日率先在内部试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做法。佟兆祥解释说,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采取“总挂总提”的办法,具体计算方法是:上级公司确定一个工资含量系数,假如这个系数是15%,1984年公司实际完成总产值1600万元,而1983年公司实际完成的总产值是1090万元,那么,计提额=(1600万-1090万)×15%=76.5万,这76.5万元就成为原来每月固定工资总额之外的增加部分。按出勤情况、岗位的艰苦程度、具体从事某项工程的贡献大小等,分配在每个人头上,就成为效益工资。1985年1月1日,佟兆祥的月收入由过去的每月不到60元,猛然增加到每月80多元。 佟兆祥说,第一次拿到效益工资的时候,他和很多同事都非常激动,相互打听各自的收入。回到家里,妻子看到工资后,很认真的把工资条珍藏起来,生怕以后制度变了,拿不到这么多工资了。 有人高兴,有人激动,也有人愤怒。有人因为吃惯了大锅饭,不认真工作,甚至一年都不怎么上班,所以只拿到了“死工资”。他们直接质问公司领导,自己的工资为什么比其他人低。因为吃惯了大锅饭,对这类人,一开始还有人同情,觉得都是同事,有人工资多有人工资少似乎不公平。 但也有人说,整天干脏活、累活,贡献大的人就应该多拿工资。农民都可以因为包产到户成为万元户,让别人先富起来,为什么建筑工人就不能通过增加产值、提高效益,出几个万元户呢? 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会引发震动,按劳分配在现在看来很平常,但在当时,曾经让许多人费解。告别了死工资,职工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多劳多得。 打开记忆之门,佟兆祥回忆说,1982年到1983年,不满40岁的他担任生产队长和车间主任。当时,他受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公司下属通风加工厂赵厂长之命,带领几十名电气焊工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进行15万立方米的螺旋湿式气柜(煤气柜)焊接工作。当时正值7月份,天气炎热,焊接70多米高的钢铁气柜,钢板被烤的无法落脚。工人们只好将木板绑在两条腿上,趴在滚烫的钢板上作业,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佟兆祥疼在心里。他找到赵厂长,要求厂长批准,给这几十名工人每人每月增加5元钱的奖金。但是,满头白发,在计划体制下工作了几十年的赵厂长,无奈地回答说:“厂里没有这笔钱。没有预算,拿什么增加这5元钱呢?” 佟兆祥听后,愤懑地说:“他们在用命干活啊!我不干了,我回家!” 虽然佟兆祥还是硬着头皮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但这件事情,让他终身难忘。 佟兆祥回忆道,1982年,他曾经对一位他最尊敬、技术最好的老队长说:“您每月工资81元,我这辈子要是能拿到每月70元工资,我就知足了。” 佟兆祥感叹道,如果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早出台几年,他就不会为申请每月增加5元钱奖金发愁了。是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让他得到了实惠,也感受到了改革的好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