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打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
2009-05-05 |
|
在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情况下,重庆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说,重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金钥匙。
三段式办学模式
所谓三段式办学,是一年在农村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近年来,重庆市巫山县职教中心利用广东佛山等地市对口支援契机,探索出三段式办学模式。学生在巫山县职教中心学习1年,进入佛山高级技工学校学习1年,再到佛山市企业顶岗实习1年,同时将户籍、学籍迁往佛山,毕业后在当地就业。2007年,有1000人实现转移就业。今年巫山还将向佛山定向培训转移1500人。这种融技能培训、输出就业、转移户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三段式办学模式,确保了转移输出的高就业率和高稳定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 2005年4月,重庆工商校与云南省昭通市教育局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接管已停办3年的原昭通市技工学校。重庆工商校投资150万元对该校舍进行维修,派驻管理人员,教职工经重庆工商校考评后录用,工资关系由昭通市教育局代理。学校采取1年在分校、1年在本部、1年在企业的三段式办学模式,利用重庆工商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管理模式、广阔的就业途径,以大带小、以强扶弱,使该校很快成为云南省重点中职学校,连续3年每年招生规模都在700人左右。目前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1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园校互动促进校企融合
“继重庆职教基地创造了城校互动、资源共享模式后,我们正在积极发展园校互动、校企融合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说。 赵为粮介绍,园校互动是把区县职教中心和重点中职学校建设与区县工业园区建设捆绑起来,在园区建设中融入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学校建设中充分考虑园区建设需要。校企融合是指园区内的职业学校从企业需求出发,把职业教育功能定位融入园区企业价值链,双方在人、财、物方面合作,从精神文化层面获得相互认同。 校企融合内容有八个方面,即学校和工厂融合、教室和车间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目前,重庆部分工业园区与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建设实现了有效互动融合。 重庆黔江区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孵化产业园区新模式。该区计划投资3亿元,在舟白城市组团规划3平方公里建设职业教育工业园区。2007年,黔江职教中心分别与奥林巴斯集团、澳门万国控股集团等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就入驻联合办学,特别是学生勤工俭学、带薪实习、就业等方面达成共识。澳门万国控股集团每年为职教中心安排500名以上学生参与企业岗位实习,负责500名以上的毕业生就业。
农民工培训集团 推动农民转变身份
重庆市教委职成教处处长刘先海介绍,重庆以职业院校为依托,通过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峡库区移民技能培训等,把培训对象从在校学生扩大到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他们的转移能力、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使他们转得出、立得住、干得好,逐步致富。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实施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就业再就业、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三峡库区移民技能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工程,为社会输送中等以上技能人才100万人,开展移民培训5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万人次。 重庆市教委彭智勇主任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新机制,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农民工培训机制。未来5年,将围绕重庆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交通等产业,依托职业院校建设5个农民工培训集团和20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万人次、进城农民工培训200万人次。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地域转移、产业转换、身份转变,即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换、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茆 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