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要雪梅
据相关资料显示,汶川大地震导致300余万间房屋倒塌、1000余万间房屋受损。大地震给当前摇摆的楼市以更大压力。受地震冲击,购房者的心理变得更加理性。未来楼市走势如何,成为众人争议的焦点。
楼市交易量短期下跌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四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交易周内,一直处于快速回升的上海楼市成交量出现下滑,该市共成交商品房34.33万平方米,环比下滑14.79%。 以此同时,广州楼市成交量比较低迷,市场持币观望情绪浓厚。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5月19日至25日深圳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为833套,环比减少了33.47%。 地震对北京楼市的影响也很明显,地震后的一周内,住宅期房网上签约量比上一周下降281套,下降幅度为16%。 地震的影响已经波及全国,部分购房者暂缓入市,一些城市的楼市交易量出现较大幅度跌落,从而使原本就低迷的市场再度下滑。
购房者入市心态放缓
一直以来,房屋因其保值增值的优点,被认为是实物投资的首选。然而,在8级大地震面前,损耗率低的房屋也顷刻化为废墟。汶川地震后,人们的购房心理发生了变化。网上调查表明,有60%以上民众宁可租房而不愿意自己买房,有51%以上民众不会介入房地产市场投资。 对于自住型需求而言,“量力而行”的住房观念在震后受到推崇。资金实力不足的人会倾向买小一点儿、旧一点儿、偏远一点儿的房子,或者干脆暂时先租房住,以免买房变成生活的沉重负担。南京某机构调查显示,有85%的网友改变了原来的购房计划。 对于投资者来说,住房的投资价值在于它是耐用品或长期投资品,受地震影响,近期投资者的住房投资冲动也有所减弱,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其他方面。河南的马先生说:“本来是打算买房的,汶川地震后我改主意了,买了房子可能会亏本。”
房屋质量和成本是焦点
“你们的房子能抗几级地震?”这是地震后许多,购房者看房时的第一个问题。地震之前,购房者最为关注的是房价问题,如今,购房者更多地关注起楼盘的质量问题。对于那些抗震能力弱的住房,购房者的需求在减少。记者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了解到,现在购房者更偏重抗震性能强的框架结构二手房,对于砖混结构的二手房很少问津。 在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这几年,由于全国没有出现过重大的地震灾害,住房也没有经受过地震检验,这就使得不少人对该段时期建造的住房的抗震能力产生较大的怀疑。 地震发生后,购房者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会把住房的抗震能力、住房居住的安全性作为其购买选择的首选条件。这些方面与住房的选址、建筑结构及成本有很大关系。汶川发生地震后,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必然使开发商的建造成本上升,从而可能带来房价的上涨。近8成网友认为,房屋抗震能力增强的同时会带来住房成本的上升。
未来楼市发展阴晴未定
近日,一项面向近40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调查显示,近7成受访者认为内地楼市将处于低迷状态。正当许多人认为楼市会连日下跌之时,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一时间,楼市的发展变得扑朔迷离。 “未来百年内,成都不会有大地震。”6月15日,在汶川大地震与成都地质环境论坛上,来自国土资源部、国家地震局、中科院的众多专家得出结论。“专家的理性判断将打消许多市民在购房上的徘徊心理,至少能让他们曾经悲观的情绪乐观起来。”成都园丁房产策划经理伍先旭说,“开发商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市民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不久前,成都市正式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恢复发展扶持居民安居置业的意见》,不仅给开发企业大力支持,更是从贷款优惠、降低入户门槛、购房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了购房者实实在在的优惠。截至6月22日,成都市内销售商品房1148套,与上周相比,成交数量增加26套,成交面积增加10.24%。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的及时打气,会为震后楼市带来新的机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