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党员宗旨 为灾区重建再立新功 |
2009-05-05 |
|
——记中国建筑2008抗震救灾优秀党员贺文旭 李春雄 王会玲
中建七局三公司55岁的老党员贺文旭是1973年入伍的老兵。1976年,他随当时的基建工程兵203团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抢险和新唐山建设。在历时七年的唐山重建期间,他光荣入党,并多次被203团评为先进工作者。1983年,部队改编为企业后,贺文旭在中建七局三公司一分公司担任项目经理,一直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先后被评为公司“十佳”项目经理、优秀党员、福州市和福建省优秀项目经理。 汶川大地震使灾区500万同胞无家可归,灾区急需建设一大批过渡安置房。贺文旭在福州阳光工地得知七局三公司总部要组建抗震救灾抢建突击队的消息后,立刻打电话给领导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援建队。公司领导担心他年龄大,身体吃不消。贺文旭一听就急了,他连珠炮似地向领导说出了3条理由:“第一,我是一名老党员,这样的时刻我应该站出来。第二,我曾在四川当过3年兵,对四川的气候能适应,与人沟通方便。第三,我有过唐山抗震救灾的实战经验。”公司领导见他态度坚决,这才决定任命他为彭州安置房建设项目部经理。第二天一早他便带队出发,昼夜兼程抵达彭州灾区后,他顾不上喘口气,便主动与灾区政府取得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同时,组织先遣队技术人员察看场地,熟悉图纸,制订最佳施工方案。 为了确保在3个月内完成4000套、8万平方米的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七局三公司迅速调兵遣将,先后从福州、重庆、成都三地抽调了200多员工以及各种建筑机具,于5月25日至27日到达目的地。到达彭州后,200多人食宿成了难题。与此同时,灾区余震持续不断,道路仍然艰险,施工材料进场困难,废墟中很难找到一块安全、平整的过渡安置房用地。重重困难难不倒贺文旭和施工人员。在援建现场贺文旭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平整场地,铺设级配砂石,支模板、浇砼、抢建安置房,一道道工序衔接有序,一班班人马昼夜奋进,一辆辆施工车辆穿梭,一个个重建工程快速掘进。为了鼓舞士气,他坚持做到每天第一个到工地,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工地。 贺文旭身患有严重的低血压,“有时太累了眼前发黑眩晕,我只得靠墙板歇歇,稍好点儿再继续奋战。”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全体员工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都毫无怨言。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施工建设的过渡安置房受到灾区政府和广大被安置群众的好评。到6月23日,项目部已建成1707套过渡安置房,总面积达35200平方米。这些过渡安置房被彭州市政府和福建省建设厅列为示范工程。项目部还根据现场实际将原来的混凝土地面改为砖铺地面,以便于在临建拆除时更好地保护耕地。这一建议得到了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基于抗震救灾中的突出成绩,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建筑2008抗震救灾表彰会上,贺文旭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党员。如今,越战越勇的贺文旭正带领项目部人员为早日完成全部4000套过渡安置房的施工任务顽强拼搏,他决心以全优的工程质量向灾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