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王健玮/文 于飞/图
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无数人都在关心,当初北京向世界承诺的绿色奥运能不能实现?北京的造林绿化、风沙治理工作成效如何?一个多月后,当数以百万计的世界友人汇聚北京时,北京呈现的是不是绿意盎然的景象? 为了寻找答案,记者从城市到郊区转了一圈,感受到了北京近年来的绿化成就,也认定北京一定能够兑现自己的绿色承诺。 紧临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会主场馆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680公顷,园内有53万多棵戴冠树木,品种达到180种,是北京最大的一块人工绿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汤彤告诉记者,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绿化都遵循近似自然的理念,全程都注意了三个问题:一是要保持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状况,不能因移植树木绿化奥林匹克公园造成树木原生地土地裸露荒化。二是要确保移植的成活率,尽量选择树龄和树种适宜的树木,移进院内的树木也采取埋设通风管、地灌管等方式保证成活。三是要考虑经济问题,运输费用、人工费用和养护费用都要综合考虑。 专家依据院内绿色植物的总量测算,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完全建成后,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200吨,释放氧气5400吨,可大大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堪称北京造氧功能最强的人工肺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