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援建灾区过渡安置房坚持“六化”原则 |
2009-05-05 |
|
本报讯 (驻江苏记者 陈思锋) “5·12”大地震以来,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支持四川抗震救灾。江苏建设系统和全国一样,广大干部职工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激情和战斗力。江苏省建设厅在最快时间发动起来,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以最快速度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做到了“四个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江苏省建设厅还坚持板房生产标准化、运输安装快速化、规划设计多元化、远近衔接科学化、资源利用节约化、方便实用人性化的“六化”原则,努力使江苏援建工作科学有序,体现江苏特色,让灾区人民满意,让中央放心。 一、“坚持板房生产标准化”。只有生产标准化,才有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最多达到技术质量标准的板房原材料。因此江苏省建设厅在第一时间内按照国家“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组织了多套板房标准图的设计方案,经比较选定了最终方案。在与生产厂家对接的基础上,拿出了指导生产和安装的设计施工图。设计使用统一规格,统一板材尺寸,统一门窗尺寸、统一连接构件。 二、“坚持运输安装快速化”。为了方便运输,板房设计施工图在与生产材料对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与运输车辆尺寸对接修改,以最大化提高运输效能。为使现场安装快速便捷,板房设计在保证安全适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整材,少裁减,少拼接,精简构件种类,减少连接件,简化连接方式。在安装组织上,要求厂方人员到前方一线指导工人安装,同时后方安装企业提前做好板房安装技能的培训。 三、“坚持规划设计多元化”。在强调板房生产标准化的同时,江苏省建设厅同步考虑规划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因标准化生产造成安置房住区的空间单调乏味。为此,该厅要求前方规划设计人员在重视方便实用快捷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提供选址的基地状况,结合现状地形、既有水系和林荫道、周边设施配建等情况差异,精心设计布局,既高效地充分利用基地,又体现不同的空间特色,尽可能使规划布局多元化、住区空间多样化,增加过渡安置房住区的空间丰富感。 四、“坚持远近衔接科学化”。根据初步匡算,完成江苏对口援建10.5万套的目标任务,需要四川方面提供约8000亩的土地,规模十分庞大,同时过渡安置区的选址还必须充分考虑和永久安置区的协调关系。该厅的详细规划设计注重了和当地长远规划的衔接,道路出入口、市政设施通道等和外部条件充分衔接,基地内部则根据过渡安置房建设快速简洁的要求作了必要调整,并且获得了绵竹市政府和规划建设局的充分肯定。根据规划,现在的疏散场地,就是未来的绿地;现在的道路框架,就是未来新城的规划路网骨架;现在的上下水等设施,以后新城建设时尚可资利用。 五、“坚持资源利用节约化”。一是节材,在活动板房设计上,充分利用原材料;二是节地,在满足建设部技术导则要求,为受灾群众尽可能提供人性化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基础设施共享,通过巧妙布局,在详细规划时,在组团中间布置共享交流公共空间,在两侧设置基础设施走廊带,集中布置需要上下水的供水点、厨房、卫生间、淋浴房、洗衣房等,以相对短的基础设施廊道服务尽可能多的受灾群众;四是资源持续利用,在厂家产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作为短期安置功能的活动板房,未来仍可回收再利用。 六、“坚持方便适用人性化”。在建筑单体设计上,注重体现人文关怀,贴合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居室南北开窗,通风优良。安装配备纱窗、纱门,能有效抵御夏季蚊虫。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在小区详细规划上,努力做到功能配套齐全,配套安排了供水点、垃圾收集点、卫生间、诊疗所、粮食与商品零售点、中小学、消防站等。在安置区整体布局中,结合疏散场地的布局,设计了多处交流活动空间,布局向心,方便交流,增加人性场所和空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