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系统在抗震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安领弟/文
李忠民/摄
5月21日,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召开了抗震救灾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座谈会,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防总、环保部、安全部等的相关部门参加了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灾后地图: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图、都江堰市行政区划图、都江堰市卫星影像图、汶川县行政区划图……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各相关部委、相关组织及时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救灾工作需要精确的灾后地形图、影像图等反映灾情的测绘资料,国家测绘局各相关部门火速行动,及时提供了测绘保障服务,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金舒平向记者介绍了国家测绘局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金舒平介绍说,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立即启动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预案,紧急部署各有关单位马上做好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及技术服务的准备,立即开辟抗震救灾测绘成果绿色通道,各部门、各单位抗震救灾急需测绘资料的,均及时无偿提供。 5月13日上午,国家测绘局一方面调集了4架飞机待命,紧急进行航空摄影;另一方面协调全球主要卫星遥感公司大力支持抗震救灾,4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当即调整姿态,对准中国灾区。5月13日18时,国家测绘局通过协调获取到都江堰地区3米分辨率卫星雷达影像,面积约240平方公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辛少华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处理,14日上午编制出都江堰地区雷达影像图,这是全国首份灾区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同时,国家测绘局还通过协调收集了震前都江堰地区2007年9月获取的1米和4米分辨率卫星影像、三维地形地貌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等,紧急制作成正射影像图,用于比对分析地震前后灾区变化。由于灾区天气恶劣,航空航天遥感影像难以获取。国家测绘局决定,利用无人机、小飞机飞行高度低,对起降地点要求低,可在较恶劣天气飞行的优势,将其作为航空摄影飞机的补充和备份。 5月14日、15日,中央电视台《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大型直播节目中,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高新技术,在直播现场提供了大量灾区三维模拟地图。当主持人介绍某一受灾乡镇的救灾情况时,可以立即从系统中调出相应的三维模拟地图,灾区的地形地貌、道路、村庄、河流、地名等信息一目了然,如同身临其境。 金舒平总结说,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不仅向国务院应急办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了地理信息,而且还向专业部门提供震前、震后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图,如,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房屋损坏情况的影像图,向各相关部委提供纸张地图,为灾区制作灾区专区图,在网上发布灾区各种地图。 金舒平说,国家测绘局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紧急开发建设一套供灾后重建使用的信息系统平台,便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委使用;另外,为灾区重建紧急制作正摄影像图,将公路、居民区等更细的信息叠加到图中,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查找和设计等工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