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卓尼县强化意识发展城乡建设 |
2009-05-05 |
|
王芝莲 朱院生
甘肃省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历史悠久,距今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明嘉靖十年,由卓尼第六任土司杨臻主持建造了一座形状如船的古城,故而得名“船城”。船城以其“回山环拱,流水穿城,北部一梵刹(禅定寺),金项耀目。洮流见底,隔河之山耸翠,烟树苍茫”的美丽景色和雄伟的千年古刹遐迩闻名。 为加快卓尼县城建设,卓尼县委、县政府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建好一个城镇、激活一方经济、带动一串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战略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建管并重的原则,把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市容管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三者同时抓,彼此推动,相互促进,从而使船城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树立规划前瞻意识
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城市建设探索实践中,该县始终把城乡建设规划工作放在首位。近年来,积极争取资金80多万元编制或修编了县城建设总体规划、扎古录镇建设总体规划、木耳镇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投资6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木耳镇石灰窑村、纳浪乡羊化村、扎古录镇麻路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按照总体布局科学、基础设施完善、公用设施先进的总体思路,结合卓尼特点,尽量把卓尼建设成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色浓郁的小城镇,突出了前瞻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特色性。这些为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树立精品工程意识
卓尼县把完善城镇功能作为特色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当地资源,千方百计加大融资力度,增加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城区内开展了以道路建设、住宅建设、办公环境改造、商贸楼、小区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攻坚战。投资1760万元实施了柳林道路及配套排污水管网工程;投资600万元修筑了洮河卓尼县城段北岸集防洪、旅游、观光赏景为一体的堤坝工程;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工程;投资600多万元修建了县城洮砚文化活动中心;投资40多万元对县城主街道进行了绿化,绿化区面积2万多平方米;投资200多万元安装了城区照明工程。至此,该县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路、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供保能力不断加强,停靠在洮河畔上的这座船城正朝着水清、灯明、路洁、地绿的静态环境方向发展。
树立优秀机制意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一个城镇建设的再好,如果不加管理,城镇建设效益就无法显现。该县把强化管理作为营造环境的重要措施,加大城镇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机构。2004年成立了市容监察大队,专职负责城镇市容环境及市政设施管理工作。大队成立后,按照“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务求实效”的治队方针,每年开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为主题的培训活动,为开展市容环卫管理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管理责任。一方面对市容监察管理人员和卫生清洁工签订了“四定”责任书,即定路段、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另一方面落实市容环卫环境卫生“五包”责任制,划清各餐馆、商铺、营业摊点的责任。第三方面是建章整治。制定了《卓尼县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和其他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制度上墙、严格执行。三是狠抓市容环境秩序管理。每年至少开展4次清除“牛皮癣”活动,加强了建筑工地和建筑垃圾管理,依法治理了非法占道经营,严厉查处违法建筑,逐步消除城镇非法营运,提升了居民区的卫生环境质量。四是做到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相结合。五是建立群众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经过一系列工作的扎实开展,该县城镇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舒适便利、城镇环境不断改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树立关注民生意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县县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城镇化率明显提高,1985年为16%,2007年达到34%。近年来,该县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新时期城镇建设的新亮点,组织开展廉租住房建设工作。首先,对全县城镇低保户住房,逐门逐户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梳理归类,对其中租赁户进行建档立卡。其次,给特别困难、人均租住面积4平方米以下的城镇租居户每户发放租赁补贴50元。再次,结合卓尼县廉租住房启动和实施情况,编制了廉租住房建设五年计划。预计5年内解决465户贫困城镇户的住房困难问题,让人均租居10平方米以下的1900多贫困城镇人口得以安居。 春暖生机旺,雨润丰收景,变化见证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扬帆逐浪,勇于进取的卓尼人将以高昂的斗志锐意进取,以饱满的激情奋力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幅如诗如歌的卓尼新景将跃然纸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