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自良
近年来,一到春节、农忙过后,许多城市的用工单位就出现“用工荒”现象,特别是建筑工、服装工、清洁工、保姆、厨师、服务员等务工人员缺少十分突出。节前,我国南方遭遇几十年来罕见的冰冻雪灾,造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不畅,严重影响了务工人员春节返乡,使得务工人员返城时间拖后。目前,一些企业到处登载、张贴和散发招聘信息,但收效甚微。从表面上看,“用工荒”给用工单位增添了几分忧虑或几分担心,但细细分析起来,“用工荒”问题,不是问题。依笔者之见,“用工荒”决非是一件坏事情,反而还代表着某种社会进步呢! 过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一直靠背朝天、面朝地、起早贪黑地去耕种,维系着简单和勉强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变,城乡发展日新月异,产生了大批农村富余生产力,需要劳动力大转移,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使得成千上万的务工人员大迁徙,成为世界罕见的惟中国独有的风景线。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务工人员技能的提高,建筑、装修、纺织、制衣、烹饪等行业的能工巧匠逐渐成为香饽饽,身价甚至比近年来的食品价涨幅还快,就在用工单位计算人力投入与产出比例的同时,务工人员也开始比较起用工单位生产生活条件的优劣,收益和保障条件的多少,彻底改变了过去用工单位单方面“炒鱿鱼”的不合理现象,扩大了雇佣双方互相选择的空间。由于更多的用工单位青睐于用工弹性化、灵活化,而务工人员由于流动周期缩短,跳槽的现象就屡屡发生,这就影响到用工单位的连贯性,于是就出现扣发务工人员部分工资的现象。 要解决“用工荒”问题,依笔者之见方法很简单,把这个问题交给市场解决,给务工人员提供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工资报酬待遇,保管你不用担心用工荒。用工单位负责人自然要去掂量用工的分量和衡量用工的尺度,天下岂能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道理?从“用工荒”背后,可以看出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之间在待遇上的较量,也可看出务工人员追求层次的明显提高。“用工荒”也是个“风向标”,它时刻提醒用工单位必须善待务工人员、诚信做事,不拖欠工资,务工人员才能同心同德地与用工单位一起筑就企业辉煌。对于务工人员来说,积极进取,提高技能,认真负责,才会不被“炒”,才能有较好的岗位和较高的收益。 “用工荒”对一些用工单位来说可能不是好事,但没必要担心它、怜悯它,而是要用市场淘汰法则去消化它、吸收它,促使它催生优育,进入良性循环行列。总之,“用工荒”是经济发展某个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决不是长期的大问题,根本不需小题大做,更无须炒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