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企用工门槛降低 “海归”受追捧 |
2009-05-05 |
|
2007年国内的也是北京奥运会前最大规模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共有5万多人参加,竞争820余家单位提供的1.6万余个岗位,其中建筑行业企业约有50余家,提供近200余个岗位。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是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但不少企业对学历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尤其一些建筑企业,一再降低招聘门槛,对年龄、性别、学历等条件的要求也有所放宽,呈现出求贤若渴之势,同时“海归”派受到企业青睐。
工程师“高热” 一线施工员“降温”
记者在一家装饰公司的招聘展板上看到:“高薪招聘优秀项目经理,学历不限、年龄不限、性别不限、英语不限,1年以上工作经验,最好是木工出身……”据现场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个职位描述的内容已经修改了两次,原计划要求应聘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本行业工作经验,最好有获奖的作品。但这些条件登出后,几乎没有收到几份满意的简历,只好降低门槛。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他们此次主要招聘项目经理,想在北京的人才市场上招到优秀的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没想到要招到优秀的项目经理这么难。但出乎意料的是,应聘工程师职位的人却很多,尽管应聘板上对职位的描述比较苛刻,要求应聘者必须从事装饰施工技术工作5年以上,大专(工程技术类专业)以上学历,参与3个以上大型项目建设,有工程师职称,但应聘这一职位的简历装了足足好几个档案袋,并且应聘者当中不少都是经验丰富的熟手。 一边是咨询工程师职位的人络绎不绝,一边是招聘一线施工员的企业门庭冷落。北京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感受:“刚开始贴出的施工员招聘条件是本科以上,重点大学毕业,工作经验5年以上,35岁以下。结果收到的简历寥寥无几。后来就干脆降低了应聘条件,只要求高中学历以上,工作经验3年以上,40岁以下,但收到的简历也只有为数不多的20份左右,与预期的设想相差甚远。”这位负责人感慨地说:“现在很难招到一线能干活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暖通空调类的施工员。”他认为,现在建筑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好的施工员还没等到人才市场,就已经被其他建筑企业挖走了。
“海归”火爆 本土毕业生求职遇阻
此次招聘会无论参展的建筑企业数量还是招聘岗位,都较以往有所增多,这是现场多数寻求到建企发展的应聘者最满意的地方。一位打工者告诉记者,以往她看到的招聘企业常常带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限北京户口,男性优先”等字样,即便能够胜任此项工作,也只能被这些条件所限制。现在,一些企业的招聘门槛降低了,感觉求职的路一下子变宽了,选择的机会也多了。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与国内院校毕业生相比,“海归”派此次更受企业的欢迎。现场一位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研究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学景观设计专业的,虽然去年刚毕业,但国外的教育体制很开放,在上学期间我就曾参与伦敦几个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创作,并先后获得了市区评选的二、三等奖。有了这个经历,我在应聘一家外企设计公司时就非常顺利。他们往往要求应聘者一是有学历,最好有海外学习背景,二是有经验,而我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海归”派应聘者在这场招聘会中无疑是幸运儿,不少建筑设计企业都表示更愿意用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青年人。 同样是设计类研究生,在国内某高校攻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小田就没有那么幸运。她告诉记者:“来北京一个多月了,找工作的过程不是很顺利。当初在选择专业时她很看好这个专业,认为建筑业及其相关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和居住室内设计等专业发展潜力较大,这些领域均需要大批有艺术修养、有创新能力,受过专业训练的设计师,并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当前建筑行业缺口较大的学科,将来肯定有发展空间。可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不少设计公司更愿意招收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本科生,不愿意接收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现场有几家企业负责人坦言,他们喜欢“海归”,是因为“海归”有创新的思维、成熟的技术,能很快适应环境,而国内的毕业生总是需要经历较长的培训阶段才能适应岗位工作。 (本报记者 李佳/文 于飞/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