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报举实例称面对房价上涨须淡定 呼吁量力购房(2) |
2011-01-10 |
|
创业者要付出的,远不止搬家的折腾。网络公司磕磕绊绊,很快就亏损关闭了。李勇却奋斗不止,他重整旗鼓,很快又办了一家服装公司,专营西服定制。这一次,老天也似乎格外眷顾他,业务风生水起,公司开始赢利。
2007年底,公司运营稳定,手上也有钱了,李勇在北京五环以外买了套房子。“我买房子,没有"啃"老。父母的钱,每一分都是辛苦攒下的,咱不能动!”
为什么不在更好的地段买房呢?他说,买房只是为了住,如果投入过多,就会影响事业。
公司做起来后,李勇趁热打铁,投资了一家下游工厂。然而世事变幻莫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李勇受到冲击很大。
“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了,员工工资发不出,只好到处筹钱。我把车都卖了,差点就卖房了。”李勇说。
还好,危机总会过去,他也挺过来了。如今,李勇又开始在商业版图上开疆扩土创办了一家内衣B2C公司。
对于当下年轻人急迫买房的心态,李勇也很理解,“每个人都有现实问题,最后看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只是,他有一句忠告:“男人立身于世,最终要靠事业。并且,有事业,一切都会有的。对此,我坚信不疑。”
人的发展更重要(民生观)
闻悟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接着又一个选择。
先长本事还是先买房子?靠啃老还是靠自己?租房还是买房?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时候,这些选择难题,让许多年轻人纠结。
也有并不纠结的。王浩“熬”出了房子、李勇“创”出了房子、陆清云“租”出了快乐。三个人的城市各不相同,三个人的故事各有千秋,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不啃老,靠自己,靠奋斗。
这样的选择值得尊敬。
人生比的是成长速度,而非起点高度。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一旦超前消费、过早买房,背上了房贷压力,就会影响培训进修等人力资本的投入,职业规划也可能因此改变。许多人在背上房子的“重壳”后,或许要因此放弃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甚至影响个人成长和人生轨迹。
看国内,坚持不啃老、坚持奋斗、先立业再买房者,大有人在;看国外,首次买房的平均年龄,法国为37岁,日本、德国为42岁,美国人也在30岁以上。而据统计,2010年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中国的年轻人是否急了点?
人生要向上,不只比财富,也比对社会的价值。房子的财富效应短期内被放大,松懈了大家的风险意识,也改变了人们评价标准里的要素结构。年轻人超前买房,就好比跑得正欢的兔子,背上了厚重的龟壳,变得乌龟般步履蹒跚。而兔子该展示的,终该是奔跑速度,并非龟壳大小。
人生不全比成就,还比生活、比幸福。莫泊桑《项链》里的骆塞尔太太,为了一条满足虚荣的假项链,放弃小康生活和10年的青春。同样的道理,不顾实力,超前买房,只会逼自己成“房奴”。而牺牲生活质量、降低幸福指数的结果,到头来会不无荒凉地发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房子只是一堆砖头。
因此,对那些积蓄尚不够、工作不稳定、收入变动大的年轻人来说,“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革故鼎新,理念先行。我们需要健康的住房消费理念,缓解当前购房压力年轻化、购房需求提前释放的惯性。
好的消费理念,也需要好的消费环境。一方面,房价不能疯涨,房价预期要稳;另一方面,租赁市场不能乱,租房住着要踏实。加大供应、稳定房价、规范市场,政府还要更加给力。
对年轻人来说,不妨多些耐心,多看长远。房子固然重要,人的发展才是根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