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6月4日专电(记者来建强)近年来,一些地方大比例地建设经适房等有产权类型的保障房,而经适房常常沦为少部分人的“福利”,其分配也就成了保障房分配不公的缩影。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保障房的这种供应结构失调是造成结构性分配不公的一大隐患。 众所周知,经适房之所以会沦为少部分人的“福利房”,甚至成了少数人的寻租工具,主要是因为经适房产权办理若干年限后可以作为商品房上市交易,其中的差价产生了可观的利益输送。 “十二五”期间的新一轮大规模保障房建设重点要发展公共租赁房,这预示着保障房的供应结构将迎来一场新变革。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告诉记者,与经适房、限价房等形态的保障房相比,公租房优势明显。一是定位为过渡性,突出一个“租”字;二是面积相对比较小;三是适合人群范围相对较大,包括本地居民、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较高的非户籍住房困难人群等;四是因其产权归属政府,不能像商品房进入市场交易,没有牟利空间。 “建立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但受制于资金等因素影响,经适房、限价房等保障房形态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王阿忠认为,只有确保公益不能进入市场成为保障房不可逾越的“红线”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保障房的结构性分配不公。 目前,北京、厦门等一些城市已经在逐步试点由政府回购有产权类型的保障房,再由政府转租、转售给其他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者居住。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政府回购保障房的做法,也将有效防范少数人钻空子,非法占有保障房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