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房地产消息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婚姻法新解释的出台、房产“加名税”的争论,打破了一些家庭平静--中国图鉴
2011-09-05
婚姻法新解释的出台、房产“加名税”的争论,打破了一些家庭平静--中国图鉴

  婚姻法新解释让一些家庭[JiaTing]很“纠结”。

  制图:王络

  阅读提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财产[CaiChan]的增加,婚姻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说到底,婚姻还是要以感情为基础,房产[FangChan]等家庭[JiaTing]财产[CaiChan]分配并不是最主要的。如果双方把家庭[JiaTing]变成了“股份制公司”,过于斤斤计较你占多少财产[CaiChan],我占多少股份,那就本末倒置了。

  “加名税”:收与不收的“纠结”

  9月1日,在社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房产[FangChan]“加名税”终于尘埃落定,有了一个权威的说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自2011年8月31日起,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FuQi]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FuQi]双方共有的,免征契税。

  婚姻法新解释的出台,对婚前、婚后夫妻[FuQi]房产[FangChan]的归属问题进行了更明确的界定。“婚前夫妻[FuQi]一方购得的房产[FangChan]属于个人财产[CaiChan]”,“婚后父母出资为儿子买的房子,儿媳妇没份儿”,这些扑面而来的新说法,打破了许多家庭[JiaTing]平静的小日子,随后一些夫妻[FuQi]将婚前购买的只写有一方名字的房产[FangChan],加上另一方的名字,成为夫妻[FuQi]双方共同财产[CaiChan]。

  然而,不少人在办理手续时发现,“加名”并非在房产[FangChan]证上加上一个名字那么简单。南京、武汉等地传出消息,房产[FangChan]由一方个人财产[CaiChan]变更为夫妻[FuQi]共有财产[CaiChan],需要按照房产[FangChan]转让的房产[FangChan]份额缴纳3%或4%的契税。这意味着一套100万元的房子更名,需要缴纳上万元的契税,对普通家庭[JiaTing]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负担。而在北京、上海等地,则对婚前房产[FangChan]夫妻[FuQi]一方加名不征收契税,只收百十来元的工本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房产[FangChan]“加名”,是婚姻法新解释出来之后引发的一个新情况。按照以前的规定,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结婚[JieHun]后财产[CaiChan]都是夫妻[FuQi]共同财产[CaiChan],没有相互之间转让的问题,契税上对此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房地产契税属于地方税,地方有权根据新情况来调整政策。根据婚姻法新解释,房产[FangChan]证上加一个名字,相当于50%的产权发生了转移,征收契税也不能算错。然而,这种转移发生在夫妻[FuQi]之间,并没有真实的房屋买卖交易;况且是很多人买房在前、新解释出台在后,房产[FangChan]权属上的这样一个变动,是他们根本无法预见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庭[JiaTing]出现房产[FangChan]权属变更是可以理解的,但为此交那么多的税,确实不合情理。

  刘尚希认为,现在,两部门出台“加名”免征契税的规定很及时,那些打算给房产[FangChan]“加名”的家庭[JiaTing]可以松口气了。规定充分考虑了大多数家庭[JiaTing]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地方税务部门各行其是,使征税在具体执行层面更加统一规范。

  买房子:“独资”“合资”的“纠结”

  新生效的婚姻法司法解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一方以“分财产[CaiChan]”为目的的结婚[JieHun]行为,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让很多已经步入或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女性增加了不少“危机感”。

  已到谈婚论嫁年龄的东北姑娘小王说:“按照我们北方的风俗,结婚[JieHun]时由男方负责出钱买房子,女方出钱买车子和装修房子。按现在的规定,男方婚前买的房子不算夫妻[FuQi]共同财产[CaiChan],跟女方没关系。将来万一离婚,女方买汽车的钱早贬没了,而男方却独享房屋的大幅升值,那女方岂不是亏透了?”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林女士,与小王有着同样担心。已经结婚[JieHun]生子的林女士现在住的房子,是老公婚前交的首付,婚后由两人共同还贷,房产[FangChan]证上是老公一个人的名字。“在大多数家庭[JiaTing]中,女方的付出并不比男方少。房子作为家庭[JiaTing]最大的一笔财产[CaiChan],男方在份额上占那么多,我觉得不合理。”林女士说,为了心里踏实,她打算和老公沟通后把自己的名字加到房产[FangChan]证上去。

  相比之下,河北保定的王大妈则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今年刚刚荣升“丈母娘”的她,前几年女儿大学刚毕业,就拿出多年的积蓄为女儿买了一套两居室。今年女儿结婚[JieHun],男方家出钱买了一套大房子,将来有了孩子也够住了。给女儿的这套房子可以租出去,补贴小两口家用。万一将来婚姻发生变故,女儿也不至被净身出户没着落。

  “我们结婚[JieHun]时很简单,每人每月的工资才50多元,两个人的铺盖卷搬到一起就完事了。如今日子好过了,家庭[JiaTing]财产[CaiChan]多了,但彼此的算计考虑也多了。”王大妈感慨地说。她认为,现在看来,结婚[JieHun]时男方负责买房,女方负责装修和家电家具的这种“分工”不合理,对女方的权益有不利影响。结婚[JieHun]买房子与其让男方“独资”,倒不如双方“合资”更合适,男方的经济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限购令:一套两套的“纠结”

  对女性来说,通过结婚[JieHun]获得男方房产[FangChan]所有权的可能性变小;婚前自己没付首付,即使婚后共同还款也得不到房子的所有权。在当前离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一个家庭[JiaTing]只有一套房就显得不够“分”了。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婚姻法新解释出台后有七成的女性表示,要靠自己的能力买房子,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才更可靠。

  “过去有种说法,是丈母娘逼女婿买房结婚[JieHun]抬高了房价,现在丈母娘对房子销售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北京一家楼盘的销售人员说,这些日子女性看房者有所增加,其中一些是父母陪着女儿来看房的,希望能够资助女儿再买一套房,既可用于投资,也对女儿今后多了一份保障。

  不过,在房地产调控越来越严、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限购令”的情况下,已经有一套房产[FangChan]的家庭[JiaTing]再购置房产[FangChan],就会遇到不少麻烦。因为,虽然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把房子划归为夫妻[FuQi]一方个人财产[CaiChan],但从“限购令”政策的角度,是按照家庭[JiaTing]来计算拥有房产[FangChan]的套数的。 即使是夫妻[FuQi]一方婚前的个人房产[FangChan],另一方若要再买房,也将按照第二套房的政策标准来执行。“按规定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为30%,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高达60%,首付增加了一倍,贷款利息又没有任何优惠,确实让人吃不消。”家住青岛的刘女士很是犯愁。

  刘女士坦言,其实她的家庭[JiaTing]很稳定,孩子正在上中学,家里用钱的地方很多。再买一套房子经济压力很大,还要动用父母的养老钱,到底有多大必要自己也很怀疑。

  刘尚希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财产[CaiChan]的增加,婚姻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房产[FangChan]之所以给家庭[JiaTing]带来如此多的“纠结”,主要还是因为房产[FangChan]在一般家庭[JiaTing]中是最贵重的财产[CaiChan],加上近几年房价上涨较快,房产[FangChan]升值相当大,夫妻[FuQi]中拥有房产[FangChan]的一方更有财产[CaiChan]优势。不过说到底,婚姻还是要以感情为基础,房产[FangChan]等家庭[JiaTing]财产[CaiChan]分配并不是最主要的。如果双方把家庭[JiaTing]变成了“股份制公司”,过于斤斤计较你占多少财产[CaiChan],我占多少股份,那就本末倒置了。

 相关链接
·婚姻法新解释的出台、房产“加名税”的争论,打破了一
·西安:保障性住房用地不落实 不得供应其他住宅用地--
·全国一线城市房价7月齐涨 专家认为调控效力退化--图鉴
·部机关服务局举办复转军人座谈会--图鉴中国
·济宁一楼盘又见连夜排号--中图网
·沙湾县保障性住房暖民心--中图网
·上半年 贵州黔东南州房地产市场持续走热--中图社
·企业盖房子,自己员工住,顺德保障房被疑“注水”职工
·限购蔓延二三线城市 南京开发商以价换量或持续--图鉴
·房子买了两年多 至今未获房产证--中图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