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地铁,中国才刚起步”
“不能政府说建就建”
“对于地铁等大型工程建设,最忌讳的就是一窝蜂上,一些城市确实是需要建地铁来缓和交通压力,但各地更应强调因地制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些地方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像上海那样,建地铁的成本和困难程度肯定比北京要高,而一些中等城市,其实更是没有必要建地铁,地上交通资源一般都够用,否则容易造成浪费。“但现在很多地方都习惯于一窝蜂的去搞建设,包括地铁,但建好之后,运营效果不理想了,那又是一种浪费。”
而当被问及面对如今很多地铁项目的申请或在建中,政府所扮演的何种角色时,张鸣教授也坦言,政府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拉动者,在一些大型社会工程投资方面都有主导作用。但投资都需要有回报,建地铁也一样。“有的地方它确实需要地铁,因此建地铁就会有直接效果,至少有正面的影响,反映了这个城市的交通便捷等优点。但是如果在这个城市的交通资源够用的前提下,再一味的去寻求地铁建设,那也许不仅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张鸣教授也指出,万一地铁建好后,乘坐地铁的人比较少或者因为运营不善而导致经济损失,最终为其买单的还是纳税人。
“无论国内外,建地铁的主导都是政府。不过国内在建地铁的规划和设计等问题上,并没有给老百姓以足够的讨论参与。”张鸣教授表示,不能只是当地政府决策层拍板说建就建,那样肯定是不合适的。此外引起“地铁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决策层希望在任期内因为给当地建了地铁而提升自己的政绩,所以在地铁建设或申请过程中,盲目攀比的心态也是存在的。而由此产生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不少地铁工程都会呈现一种赶工期的状况,但这样的做法使之有更多的安全隐患,“将规划风险压成设计风险、设计风险转嫁给施工风险的做法,是非常恶劣的。有的地方确实不能建,却硬要上马,所以一旦出问题,无论哪个环节都有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