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农林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用生命浇灌那片山林
2009-08-19

????????根儿为什么这么深?只因为与血浓于水的乡情紧紧相连;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只因为他们用生命浇灌了郁郁山林。

tujian.org

????????——题记
tujian.org

????????今年春寒料峭季节,旅游胜地张家界一位79岁的老人因病去世后, 张家界的群山为之呜咽,张家界的溪水为之哭泣,张家界的人民为之落泪……在葬礼上,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许多市民自发站在雨中任凭雨水淋湿,默默地为他哀悼,安静地再送这位老人最后一程。这位老人就是张家界旅游开发建设功臣、曾被誉为“造林英雄”的刘开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少发”改成“刘开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8年的秋天,时任大庸县林业局股长,年仅28岁的刘开林,带着一腔热血,来到了当时的青岩山(张家界),为了表达自己开荒造林的决心,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刘少发”改成了“刘开林”;为了激励大家的斗志,他带领全体林场工人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宣誓:“头发白在张家界,牙齿掉在张家界,死了埋在张家界,不绿化张家界,决不下山!”这一干便是21年,21年是艰难困苦的21年,也是荒山变绿的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的张家界,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苍凉之地。这里巴茅丛生,荆棘遍地;白天四周空寂无人,晚上到处虎啸猿啼。刘开林进山的第二年,正遇上国家困难时期。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时期创办林场是何等的艰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严峻的考验,刘开林毫不动摇,他脱下干部装,穿上工作服,与56名工人一起上山垦地,育苗植树。工人的粮食不够吃,刘开林就把国家供给他的12公斤口粮全部交给了食堂,大家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 tujian.org

????????“一双解放军胶鞋,一小块腊肉”对当时的林场职工来说十分珍贵。1962年春节,林场杀了一头猪,为了公平起见,大家一致同意通过抓阄来分配猪肉,年纪最小的小刘抓得一小块瘦肉,心里很是别扭,不想要,于是刘开林主动提出跟他换,小刘这才高兴地回家,而换来的瘦肉,刘开林自己舍不得吃,送给了一位家境贫困的工人。接着,刘开林又把自己的工资关系从县城转来,和职工们一样由林场统一供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仅如此,困难期间,刘开林又把妻子从靠近县城的大栗坡接到山上,帮工人们洗衣做饭,一同挖坑造林。当时,湘西自治州的17个国有林场由于经济困难,已经垮掉了9个,职工们都纷纷回家务农。但是,刘开林带领工人们挥锹抡镐,始终坚守林场不动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夏天,强烈的阳光,剥去了他脸上身上暴露在外的几层皮肤,却怎么也剥不去他坚强的毅力和豪迈的精神;冬天,肆虐的寒风,刺面的大雪,卷走了帐篷,却怎么也卷不走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庄严承诺;他用自己的言行激励着开山造林的建设者,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林场不仅没有垮,而且在困难中奇迹般地屹立起来了。困难时期,刘开林组织大家挖蕨打葛开展生产自救,造林不止,到1960年秋,林场共造林40公顷,被评为“湘西自治州林业战线红旗单位”。 tujian.org

????????1962年精兵简政,林场缩减到36人。面对繁重的造林任务,刘开林带领林场职工鼓起勇气,挑着被子,提着鼎罐,背着儿女一起住进了大岩屋。冬天,北风呼呼往里刮,连洞外的树苗都冻死了,可刘开林和工人们却咬着牙,不顾身上冻疮的疼痛,大家相互紧挨着,坚持到天亮,第二天,又重新走出岩屋,“搬石头,挖土坑,护树苗,”继续在山上造林,真是“山间炊烟四起,鸡鸣犬吠相闻”。1962~1965年,平均每年以120~160公顷的开荒造林速度推进,麻田垭、化旗峪、琵琶界、三姊妹等地相续完成造林任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是男人,跟我一起来!” tujian.org

????????刘开林不畏艰难险阻,带领全场职工开荒整地,种植了片片幼林。夏秋砍山,春冬造林,踩着露水出工,踏着月光收工,常常是两三个月不知肉味。

tujian.org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刘开林分配林场工人,一部分绿化栽树,另一部分种植粮食、蔬菜。因为菜地离林场路程有几公里,来回要一、两个小时,而且当时天气很热,粪池很干燥,掏粪出来很费力,因此刘开林提出:“男人担粪,女人挖地”。这时队里有个平时喜欢开玩笑的年轻小伙子,指着刘开林笑道:“别人都在劳动,就你一个人背着锄头到处指挥,只有婆娘才拿那个锄头!”大家都笑了起来,虽然是玩笑,刘开林却急了,他二话不说,把长裤和上衣往旁边一扔,一下子跳进了粪坑,吼道:“是男人,跟我一起来!”说完便拿着长瓢往池边的粪桶里添肥料,刘开林足足在粪池里站了一个下午。大家都被他那种“霸蛮”的精神感染,干起活来更加卖力了。1965~1969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随后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刘开林被打成“右派”,成为“走资派”典型。这段时间林场工作虽受干扰,但造林任务却总是超额完成。至1970年,林场建起了7.2公顷种子园、8.6公顷茶园、8公顷果园,累计开辟了83公里防火线,到1971年,林场的造林任务全部完成,总共造林1215公顷,整个林场的荒山野岭都披上了绿装。 tujian.org

????????刘开林深知科学营林的道理,1972年开始正式组织林业技术力量,进行森林普查科研,在他的带领下,林业技术人员考察出林场有木本植物93科517种,其中乔木191种,还识别了200多个主要树种。经过三年实验,终于使俗称“鸽子花”的珙桐种子发了芽,树苗培育成功。 tujian.org

????????开发了这些珍稀的树种以后,刘开林又开始琢磨林场的下一步发展。一要扩大林场面积,开展多种经营。二要开发张家界奇山异石和森林的观赏价值。1982年秋,刘开林带领60多名职工,披地伐木,日夜操劳,38天抢建了九栋木板房,同时还修建一座300平方米的电影院,改善了来张家界旅游的游客们的文化生活。1983年,他又带领职工修建了张家界最早的两座招待所:林场招待所和金鞭岩饭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林场的生产迅速发展,造林绿化全面开展,旅游资源对外开放。1991年,刘开林和工人们经过了32年的艰苦努力,共营造人工林3.7万亩,立木蓄积量达24万立方米。这些不仅为林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为风景明珠张家界增添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用生命浇灌了郁郁山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改善张家界旅游地点的交通状况,他顶风冒雪,在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各乡镇的支援下,带领七八千人上工地,修建了当时湖南大庸县至张家界景区的公路。当时条件十分艰苦,长途跋涉,路途遥远,为了尽快拉通公路,刘开林和工人们不分昼夜地施工,肩挑背负,工人的手磨破了,脚也磨出了血,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队伍里有个年纪较小的工人,鞋子磨破了大半个脚,每天晚上捂着脚偷偷地躲在被窝里哭。有一天早上,小工人醒来发现脚上的破鞋不见了,穿在脚上的是一双布满泥土的新鞋,小工人问遍了所有的工友,大家都说不知道,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工人们之间那种朴实而深厚的情感让人感动。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传递着无声的温暖。正是这样使他们奇迹般地在一个月内拉通了大庸至张家界的公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开林的一生是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一生,刘开林的一生也是光荣的一生。他曾出席了湖南省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代表大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20周年代表大会、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劳模代表大会。他的努力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委员会“绿化奖章”;湖南省绿化委员会“绿化三湘贡献奖”;中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民政府“景区开发建设者”等多项荣誉奖章,2008年被湖南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功臣”。

tujian.org

????????木方成材,老人离去。春天,大地百花争艳,数不清的花朵散发着香气,为希望的山林描绘了多彩的画卷。在张家界这片热土上,刘开林的精神就像星辰,点缀着山林,装扮着田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 叶昌云:镜头里的苦与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 红色老人的绿化人生
    · 为西部绿色艰难求索
    · 用生命浇灌那片山林
    · 叶昌云:镜头里的苦与甜
    · 单昭祥同志情况简介
    · 扎西桑俄:致力野保的观鸟喇嘛
    · 我的少数民族朋友
    · 良种和良法让他成了大老板
    · 下岗职工的荒山绿梦
    · 平凡岗位写就不平凡人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