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一村一品为抓手,进一步加快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村一品成为渭南农民增收致富大梁。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增幅居全省第二。
地处渭南城北17公里的临渭区官道乡武赵村的大部分土地在很久以前还是滩涂,河堤决口时一片汪洋。自从武赵村种植冬枣后,该村春季枣树吐绿,秋时果挂枝头,每年10月总会引来各地客商摩肩接踵。遇到逢年过节,每公斤冬枣能卖到30多元。
如今,武赵村冬枣种植面积1200余亩,年产冬枣1100吨左右,成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还注册了“渭乐天”冬枣品牌。冬枣已成为该村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2009年全村生产总值实现9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41元,冬枣收入750万元,枣业人均纯收入9500元。
“现在村里的中青年群众手机人手一机,摩托车、彩电、VCD户一台(辆)以上,煤气灶、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有些已经买了私家车,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是政府引导我们栽植冬枣,使我们走上了致富路呀!”村民是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的。
渭南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实施了富平奶山羊、合阳奶牛、澄城、临渭生猪、华县、蒲城、大荔时令果蔬、白水苹果主导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带动措施,目前已形成一县一业示范县1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57个和一村一品示范村357个(其中,295个已经申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从事主导产业人数150多万人,示范村农民人居纯收入突破4000元。截至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华县、大荔等为主的瓜菜产业带;以白水、澄城、韩城为主的特色果业产业带;以富平、澄城、临渭区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带。
在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进程中,渭南市把一村一品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工作紧密结合,把培育科技示范户、组建科技服务队(团)、组织各类现场会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措施,组建了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召开了地膜玉米推广、设施蔬菜发展、设施瓜果促销、夏粮生产观摩等一系列现场会。建成村级农业信息综合示范站点332个,农业信息使用户达到60万户。
从2009年开始,渭南市财政每年还列支2000万元支持畜牧业发展,不断增强一村一品发展后劲。养殖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早在在“九五”期间渭南市委、市政府就将养殖业确定为全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市的生猪、奶牛、奶山羊、秦川牛、蛋肉鸡五大畜牧养殖基地正在形成和扩大。今年畜牧产值达45亿元,同比增长19%,占到农业总收入的22.6%,为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份额。
绿色农产品发展势头日渐强劲。全市发展包括水果、蔬菜、西甜瓜、食用菌等在内的绿色食品面积达86.8万亩,设施瓜菜面积达65万亩,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35.4万亩。该市园艺设施事业正由常规生产向设施化、规模化、有机化方向发展,而且呈现出规模扩张和现代化气息明显的态势。今年新发展设施大棚50000亩,目前大棚建设进展顺利。
在该市已建的大棚中,白水北井头的“畜—沼—果”模式建设、蒲城县龙阳东王的禽果种养模式充分体现出循环生态农业的特点。白水县收水乡13800亩苹果、8000头生猪、860头牛、2400只羊促成该乡万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的建立,并取得欧盟有机认证,其有机苹果面积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绿色无公害设施农业已成为渭南市广大农村最具活力、最见实惠、最有影响、最富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