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一排排钢构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灌溉水龙头安到田间,一簇簇菜苗正探头而出……在歙县桂林镇新管村良干组的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在辛勤的施肥耕地,绿绿的辣椒,红红的西红柿正在等待收获,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活力,饱含着农民致富新的希望。
新管村位于歙县城西,毗邻绩溪县城,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蔬菜种植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9年9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新管村两委干部更有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钢构蔬菜大棚、电灌站等惠民项目先后完工显效,蔬菜专业合作社活动风生水起,“蔬菜经济”发展年年攀高,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民拿一成,国家补九成”钢构蔬菜大棚拔地起
“农民种菜,政府建棚;农民投资一成,国家补助九成,建起了钢构大棚,菜农再也不用年年搭建年年投入,只管一心一意挣钱。国家的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呀。”新管村村民余爱国望着身后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余爱国家建起了6个钢构蔬菜大棚,总投入6万元,自己仅出资1万元左右,其余资金全部由政府补助。以前,他家大棚全部是竹子搭建的,每年都需要维修,遇上雨雪天,还要担心被积雪压塌。如今国家帮助建起了钢构大棚,鼓励菜农扩容增收,他一下子搭起了6座钢构大棚,加上附近山边村租用的2亩多菜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近9亩多。望着身后郁郁葱葱的菜苗子,他算起增收账来是清清楚楚:“没说的,如果蔬菜价格好,我们家今年增收4万元根本没问题”。
2009年12月底以来,新管村争取国家农业综合项目资金90万元,统一为菜农建起了钢构蔬菜大棚,全村近90%的菜农用上了钢构大棚,往年一开春就砍竹子的现象也没了,既节约了劳动力,还保护了生态资源。
“建成电灌站引来幸福水”蔬菜地里装上水龙头
“我们农民种菜,就怕沟渠不畅,排水、灌水困难。如今建起了电灌站,水也通了、水龙头安到地里,村民种菜的劲头更足了!”新管村村党支书谈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桂林镇良干电灌站给菜农带来的实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新管村周边没有水库,附近河道因为年年采砂导致河水水位偏移,原来的电灌站废弃5、6年无法使用,蔬菜灌溉基本采取小水泵提水,缺水季节个别经济条件不很好的菜农只能挑水浇菜,“菜地灌溉难”是该村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2009年底,该村两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听民情,解民忧,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5万元,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建起了新管村良干电灌站,自来水管铺到了每个蔬菜棚,解决蔬菜浇水问题,还为菜农年均每亩减少负担3000元。农民扩大种植规模的劲头更足了,今年初,该村蔬菜种植面积又增加了300多亩,原来只种一季的村民也改种四季蔬菜了,仅此一项预计增收将达400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收入预计将突破千万元大关。
“农资统一购,培训统一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大气候
“原来村里蔬菜种植是分家分户小打小闹,形成不了大气候,如今建起了合作社,农资化肥统一购,技术培训统一办,对外营销有路头,我们的”蔬菜经济“是越来越成大气候了!”新管村主任说到自家村里的“绿野”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如数家珍,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绿野”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0月,由村里15位蔬菜种植带头人组成。这15位能人有的种植技术好,有的销售路头宽,有的擅长网上查询信息,个个都是蔬菜种植能手。如今,新管村菜农的农资、化肥、农药都由合作社统一采购,价格更低,也更有保障。今年,协会还引进了韩国“白玉春”萝卜和美国大豆两项新品种,进一步做大做强“新管村”蔬菜经济。协会还积极扩大销路,在保证附近歙县、绩溪县城蔬菜供应的同时,把蔬菜销售到了屯溪、临安和宁国等地。许多外地客商还闻风而至,直接把大卡车开到了田间地头收购蔬菜。
新管村“蔬菜经济”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百姓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带劲儿。2009年,该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亩,蔬菜种植收入超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00元,一个富裕文明、充满生机的“蔬菜经济”专业村正大步迈在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