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无“牌”
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但出口茶叶的质量始终不高。我国的产茶和茶叶加工中心极其分散,全国1600万亩茶园,70%由农户分散经营。制茶技术很少更新改良,散装茶叶出口居多。我国有5万多家茶叶企业,却几乎没有品牌茶,大部分企业的年产值只不过几百万元。我国的名优茶有上千种,却很少成气候、有规模。同时,我国绿茶产量供远远大于求,而占世界贸易80%的红茶,则由于种种因素,不能大量生产出口。专家指出,我国有名茶无名牌是茶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残超标
当前,我国茶叶卫生质量若按国家标准GB9679判定,合格率高于90%。问题是该卫生质量标准对氰戊菊脂、甲胺磷、优乐得等农药残留标准要求不高,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这就给我国茶叶出口带来了很多麻烦。
作为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盟,自2000年7月1日起,对进口茶叶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不仅检测的种类由最初的6项增加到62项,继而又增加到134项,几乎涵盖了所有农药成分及茶叶理化因子,而且限量指标比以前更为苛刻,农残指标普遍提高了10倍到100倍,有些理化指标提高了200倍。由于2001年欧盟对我国多批出口绿茶的农残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进入其食品快速预警机制,致使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急剧下降。另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亦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了对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
随着各国安全、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茶、各种保健茶及高档茶的消费比重明显增长。这种趋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但它是不可逆转的,必将推动我国茶叶出口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方向转变。
包装简陋
尽管我国是传统的茶叶生产大国,每年向日本市场出口近2万吨茶叶,但在日本的商场和超市里见到的中国成品茶叶并不多。三越百货的超市里茶叶摆满了整整一排货架,日本自产的茶叶占据了大部分。日本自产的茶叶或者是用纸盒包装,或者是用日本纸包装,显得十分雅致。日本进口茶中英国茶最多,有10多个品种。一盒包装精美的茶叶包装上印着“此茶为维多利亚女王特制”,是英国“H.M.B”牌的,120克卖400日元,仔细看,原产地却是印度和斯里兰卡,货架上只有四五种中国品牌茶叶,不是铁观音就是茉莉花茶,而且包装要逊色得多。
与其他国家的品牌相比,我国茶叶的包装显得太简陋。茶叶是要入口的东西,日本人觉得,包装简陋的东西让人感觉喝着不放心。许多茶商看准这一点,从中国购买散装茶叶,经重新包装后打上自己的品牌销售,价格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